只生一個孩子一定會被寵壞?

看見獨生子女的優勢!

編訪撰文/敖庭綸
諮詢/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院長 黃雅芬醫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諮商心理師 郭素蘭、臺北市萬華親子館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 陳彥琪

參考資料/CHF健康知識網

 

近幾年,台灣社會逐漸呈現少子化的情況,目前許多家庭理想中的生育計畫,就是只生一個孩子,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真的不好嗎?其實,重點還是爸媽本身的教養方法和態度!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們怎麼說吧!

誰說獨生子女通通都是小霸王!

獨生子女為了贏得友誼,反而易委屈自己?

一般聽到有關獨生子女的討論,大多聚焦於由於獨生子女從小缺乏與兄弟姊妹互動的經驗,所以與人相處上,容易出現什麼都想當老大發號司令、不懂分享的情況,然而,有媽媽卻提到自己是獨生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沒有兄弟姊妹互動的緣故,自己才比較不懂得要怎麼跟別人吵架或爭論,還很容易出現討好或配合他人的情況,年紀越大、出社會工作更覺得自己這樣的個性特質相當吃虧,這種情況可能也是獨生子女的特質之一嗎?如果爸媽不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將來在人際關係上也出現類似的問題,又該怎麼做呢?

教導孩子以多元的方法獲取友誼

臺北市萬華親子館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陳彥琪認為,每個孩子的個性特質都不一樣,不見得只有獨生子女才容易出現特別委屈自己去迎合朋友的情況,最重的是如果媽媽真的發現自己的獨生子女會為了想擁有更多朋友而做出一些讓他們自己感到不舒服的行為時,應適時介入與引導。

獨生子女容易成媽寶?

情境:

我自己是獨生女,所以,從小幾乎什麼事情都會跟媽媽分享(畢竟也沒有其他兄弟姊妹可以分享),說真的,我也很由衷感謝媽媽從小到大讓我的生活不虞匱乏,舉凡我自己想學的所有才藝都很順利地可以持續學習,平日在金錢上幾乎都是不用煩憂的。

但是,我發現,我對於媽媽的情感,讓我似乎把她的意見看得非常重,幾乎什麼都會(想)聽她的,直到我現在自己也有一個快1歲的孩子,我發現與母親有越來越多的爭執,讓我很驚慌失措。

例如,我其實很不喜歡她挑選的保母,不喜歡她幫孩子報名很多潛能開發課程,過度寵愛孫子的方式等等,可是,媽媽會不斷強調她幫我選的是對的,她不會害自己的孫子,讓我經常出現很掙扎、矛盾的不穩定情緒,也深怕自己或孩子就是所謂的媽寶,該怎麼辦呢?

 

每一個母親與孩子都是獨立的兩個個體

陳彥琪諮商心理師提到,上述的情況,有一種母女「相依為命的情節,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母親也很自然地會把孩子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把所有的期望、焦點都放在孩子身上(因為家中也沒有其他孩子可以分散家長的注意力與關心),即便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也為人母親了,母女雙方仍然被這樣的情節緊緊地綁在一起,如果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下去,沒有改變,有時候獨生子女可能到最後會無力承擔起父母給予的所有期望、要求而被壓垮的。

要試著放手讓孩子去經歷屬於他自己的生命歷程,能夠真正自己做出決定;如果孩子一直都沒有機會真正自己做選擇與決定,他就永遠無法學會真正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媽咪可以怎麼做?

在這樣的狀況中,媽媽與自己的母親(孩子的外婆)溝通是其中一個方法,但是,關係是兩個人都參與的互動,關係的改變必須至少有一方願意進行調整,想讓長輩改變想法或價值觀,改變幅度通常相當有限,如果媽媽並不是將孩子大部分時間交由外婆照顧的話,只要自己與先生決定好並堅持自己的教養方式,也要學著對自己有信心,因為通常對孩子產生較大影響的還是自己的父母親,家長不必過於焦慮。

只因我只有一個孩子,就認定孩子會被寵壞?

思考旁人的建議是否出於善意

許多媽咪一方面對於許多親朋好友喜歡介入自己教養小孩的方式感到不舒服,不知如何回應;另一方面,也會因而擔心自己是不是真的因為只有一個孩子,不知不覺就會過於溺愛孩子?

遇到這類情況,郭素蘭諮商心理師建議,當旁人給媽媽建議,但沒有舉出自己具體觀察到某些狀況或是感覺疑惑的地方,而是直接就對媽咪說出一個「判斷句」,面對這類的親友,父母親可以請對方提出他論點的理由,也藉此將自己的看法及作法與對方分享。

多留意觀察孩子的行為反應

此外,爸媽也可以多留意孩子的行為反應,例如,每次出國玩回來孩子會不斷刻意向他人炫耀「自己出國」這件事?如果孩子出現頻繁且故意向同儕、同學炫耀的狀況,爸爸媽媽應該要跟孩子溝通與分享,帶他出國玩的目的是什麼?例如,希望孩子能夠體驗到豐富多元的人、事、物,而非彰顯他可以出國旅遊這件事。

當旁人積極介入管教孩子,如何回應?

不論旁人是出於善意的關心或是其他因素,又或者是只是隨意抓一個社交話題,當爸媽常常聽到這些各式各樣旁人所給的諸多有關教養孩子的建議時,除了對爸媽或多或少產生影響之外,也時常讓爸媽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去回應比較合宜?

方法1:先表達感謝,並告知自己與另一半已(會)審慎思考討論

方法2:請教對方是否觀察到孩子具體出現不良言行的情況

旁人不斷給予催生「二寶」的壓力,怎麼辦?

「要不要再生一個孩子」是夫妻雙方的人生規畫

黃雅芬醫師指出,爸媽會一直聽到周遭的人一直做這樣的提醒,尤其長輩們會把他們自己有意無意的期待讓孩子去承受,會一直遇到這樣的情況,某種程度上跟我們的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大家很習慣用這樣的方式表達關心,也許在西方的文化,大家就不習慣如此。

事實上,「是不是要再生一個孩子」,是家長個人的選擇與決定,爸媽能夠做的就是要去更了解自己的人生規畫並衡量各方面的條件與狀況。

如何對孩子解釋

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

有些孩子會一直吵著爸媽想要一個弟弟妹妹,可能是因為當下他覺得一個人玩感覺很孤單,或是在學校裡面跟同學相處或是看到同學們有兄弟姐妹的陪伴,覺得他們總是玩得很開心,因此,孩子提出希望爸媽生一個弟妹的要求;但也可能只是希望爸媽能花更多時間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不見得真的那麼渴望一個家中新成員的到來。

別為了「想要有人陪孩子」而生二寶

家長不應只為了去滿足孩子希望有人陪伴的這個狀態,就去生第二個孩子尤其每個家庭的經濟或其他狀況大不相同,有些家長年齡已經很高,甚至連現在唯一的孩子也是透過人工生殖方式而來的;黃雅芬醫師表示,如果孩子真的一再追問或是向爸媽提出想要弟弟妹妹的要求,爸媽可以試著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對孩子解釋目前沒有計畫生第二胎的原因,這麼做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更加能夠體諒父母的狀況。

獨生子女的爸媽,揮之不去的愧疚感?

陳彥琪諮商心理師指出,外界對於獨生子女既定的評價,會讓本身原本根本沒有意識到一個孩子有什麼問題的獨生子女爸媽,很容易產生壓力,尤其是每當孩子一發生任何狀況,周遭的人很容易馬上就把原因通通歸到就是因為孩子是獨生子女這一個點上面,也會讓爸媽覺得:「決定只生養一個孩子,是不是真的對孩子的成長不好呢?」此外,也有些爸媽因為生理或是經濟等原因,無法為孩子添個弟妹,導致對孩子充滿愧疚感。

越有自信的父母越不會有愧疚感

黃雅芬醫師談到,有些夫妻已經彼此溝通相當清楚,也很確定自己理想中的計畫就是只要好好認真養育一個孩子時,就不一定會一直對唯一的孩子產生愧疚感,換句話說,當家長越清楚知道他人的關心與建議,自己不一定要全盤接收,甚至為了符合所謂主流或是他人的期待而委屈自己、搖擺不定的時候,越不會產生所謂的愧疚感。

看見獨生子女的正向特質

1.自信心較高

2.個性獨立

3.自我要求高

獨生子女,怎麼教?

在了解獨生子女可能會面臨的許多問題與狀況之後,最重要的是目前只計畫養育一個孩子的爸媽在教養上,可以怎麼做呢?

1.多為孩子找同伴並培養孩子多元興趣

2.孩子與他人發生衝突時勿第一時間涉入

3.對孩子所定下的規定與原則必須堅持

 

 

 

黃雅芬

現職: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院長、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門診兼任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身心醫學科門診兼任主治醫師、長庚科技大學諮商中心心理衛生特約門診約聘醫師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系教學副主席

專長:兒童青少年心智困擾之診斷與治療、藥物處方及諮詢、親子問題諮商、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治療。

學歷: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碩士、長庚大學醫學士

 

郭素蘭

現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諮商心理師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專長:個別諮商:自我了解、親子關係、婚姻關係、情緒管理、生涯探索與規劃課程帶領:各式主題之成長課程帶領

 

陳彥琪

現職:臺北市萬華親子館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義務張老師

學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

經歷: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 諮商心理師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特約諮商心理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410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