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醫師專欄 】
台灣會有伊波拉疫情嗎?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本來以為伊波拉疫情只會停留在非洲的,不過隨著新聞越來越聳動,大家好像開始有點恐慌,也陸續有新聞節目找我聊聊這個議題。大部分的人都想知道:台灣有可能引爆伊波拉病毒的疫情嗎?

 
    我的答案非常明確:零星的境外移入個案,不敢說不可能;但要造成大規模像西非一樣的疫情,除非病毒突變,否則絕對不可能。

    去年我在部落格寫過這麼一篇文章「史上最致命的病毒」,就曾經提到伊波拉病毒,是地球上已知的病毒中,致死率最高的首惡。但反過來說,高致死率卻是伊波拉病毒無法造成大規模流行的主因,理由很簡單:被感染者一下子就死亡,因而降低了將疾病傳染給其他人的機會。

    伊波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就是可以與此病毒和平共處的動物,應該是幾種非洲特有的蝙蝠(果蝠)。換句話說,蝙蝠得到伊波拉病毒,還是照飛照玩,吃喝拉撒完全不受影響;但是當這隻病毒跑到別的動物身上時,事情可就沒這麼簡單了。

    根據過去的報告,伊波拉病毒曾經跑到一些不同的動物身上,結果都沒什麼好下場, 比如說大猩猩、猴子、森林羚羊,還有「人類」。以人類為例,身體的免疫細胞一輩子沒見過伊波拉病毒,搞的白血球大發脾氣,釋出大量的免疫因子破壞全身上下的血管,導致血管脆弱,破裂,從臨床症狀看起來,就是電影裡所描繪的七孔流血慘狀。

    了解病毒的特性之後,讓我們利用想像力,回到本此疫情的第一個場景,故事應該是這樣開始的:

    某年某月某一天,某一位非洲朋友,到森林裡「撿」野味,撿到了一隻死在樹叢旁的蝙蝠,或老鼠,或羚羊,總之就是可以烤來吃的肉。這位非洲朋友不知道的是,這隻動物身上可能已經帶有伊波拉病毒,當他處理生肉時,揉揉眼睛,舔舔手指,就與病毒開啟了第一類接觸。

    不久之後,非洲朋友發病了,他開始感到頭痛,發燒,肌肉酸痛,關節痛,喉嚨痛,皮膚出疹,但就是沒有七孔流血(這次西非伊波拉病毒較少流血症狀),最後死了。他的親人與妻子在家中按照傳統習俗,替這位先生清洗屍體後下葬,一週之後,曾經照顧過他的妻子,以及葬禮當天有碰觸到屍體的親戚,也開始發燒,發疹,全身酸痛。

    雪球越滾越大,送醫死亡的個案越來越多,世界衛生組織派來的人員也意識到這是伊波拉的疫情了,但是當地的居民卻不這麼認為。很多人仍然相信這些接連的死亡,是與靈界的詛咒有關;他們甚至覺得這些穿著太空服裝備的醫護人員,可能才是造成親人死亡的元兇,因為一旦將送親人進醫療站之後,就再也出不來了。還有村莊的居民,懷疑醫療人員在醫院把他們的親人吃掉,還竟然發生集體抗議的事件。

    就在這猜忌與不信任感的氛圍之中,立刻衍生了另一個防疫的大漏洞,就是「藏匿病人」。每當家中有人生病了,親人第一時間的處理不是趕快送醫隔離,反而是把病人藏起來,每天用熱巧克力、咖啡、生洋蔥等等另類治療,也不敢給別人知道。這些偏方治不了病,最後導致病人死亡,然後經由病人的體液,又再將病毒傳遞給家人。

    由以上的敘述可以得知,以台灣人的知識水準,醫療水準,流行病期的應變系統,隔離系統,追蹤系統,都遠遠超過西非這些疫情地區,因此伊波拉病毒要在台灣造成大流行,正如我所說的,除非病毒突變,否則基本上是不可能。我也查過了,伊波拉病毒的突變率是流感病毒的十分之一,非常之低。

    要知道,伊波拉病毒在人類身上傳染力是很差的,平均一個人生病,只能傳染給兩個人,而且一定都是親密接觸者,比如說家人,或是照顧他的醫生護士。傳染途徑一定要接觸到病人的血液,唾液,淚液,精液,糞便等等,無法飛沫傳染,也不太可能從公共場所得到。我在網路上,看到伊波拉病毒專家皮歐特(Peter Piot)接受訪問時曾說:「就算搭地鐵時鄰座是患者,我也不擔心,只要他們不要吐在你身上就沒事,因為要受到感染需要非常近的接觸。」

    所以,以台灣目前的處境而言,只要在海關的防疫篩檢確實執行,遇到任何發燒的旅客(也許從其他地方轉機),有做隔離與篩檢的動作,基本上即便是旅途中坐他身邊的乘客,也應該是安全的。就算不幸有漏網之魚,入境之後才發病,只需將所有親密接觸者確實調查與隔離,疫情應該就不致於擴大。

     知識使人自由,不需要自己嚇自己。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專科醫師資格:小兒科專科醫師 、感染症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