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 Care!

孕期出遊,不是人人都適合?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蔡育倫

攝影/張明偉

梳化/徐筑芳

model/徐千惠(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孕期想要出遠門旅遊嗎?旅遊的目的在於讓孕婦覺得很開心與放鬆,如果沒有充分事前規劃好適合孕婦的行程與備案,導致敗興而歸甚至發生意外,那就真的是得不償失。孕期應依個人的狀況來評估是否適合旅遊。

 

如何預防這種情形發生?

日前新聞報導「一名孕婦和先生去韓國遊玩,卻意外跌倒早產,當地醫院要求支付2百萬元醫療費用,夫妻倆一時付不出錢,不知如何是好,最後兩人不得已將小孩留在韓國,先返抵台灣,再趕緊籌錢回韓國接小孩。」蔡育倫醫師表示,孕婦出國前一定要先請醫師評估自己的狀況是否適合出國。國外的醫療費用昂貴,曾聽過有孕婦去巴西遊玩,卻意外早產,花了240萬元的醫藥費才能抱回小孩。

 

根據醫師的臨床的經驗,曾遇過有一些孕婦認為「已經購買了機票」或是「難得有假期,不去玩很可惜」,不過母胎安全才應為首要考量。「我們不能控制國外的醫療費用價格及可能會發生的情形,能做的只有盡量事前預防與產檢、請醫師評估是否可以出國,才能降低在國外旅遊發生意外卻求助無門的機率。」

 

哪些孕婦不適合出國遊玩或長途旅行?

以下這些情形比較不適合出國遊玩或去長途旅行:

 

1.過去有不良生產經驗者

子宮外孕、妊娠毒血症、早產、子宮頸閉鎖不全、難產、剖腹生產、胎盤早期剝離、子宮及胎盤先天異常、高血壓、骨盆腔發炎、下肢靜脈曲張合併栓塞、Rh陰性血型者、懷孕早期有嚴重害喜現象者、子宮曾經動過手術的人。

 

2.罹患內科疾病者

糖尿病、先天性或後天性心臟病(如瓣膜性或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腦血管病變(如陳舊性腦中風)、痛風(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嚴重貧血(孕期貧血症狀會更嚴重)、氣喘、癲癇、下肢靜脈炎、動暈症(暈車、暈船、暈機)、某些嚴重的過敏性疾病。

 

3.有潛在性懷孕期間伴隨的合併症者

懷孕期間,曾經被告知患有如尿蛋白、高血糖、子癇症、或是高血壓者,皆不適合去旅行。

 

哪些孕婦可以出國遊玩或長途旅行?

16週~28週時(尤以26週前為佳),胎象比較平穩、不適症狀也比較少。如果想出國或去國內較遠地方遊玩的孕婦,建議趁這段時間出遊比較恰當。如果28週之後想去旅遊,過去也沒有以上不良生產經驗或罹患內科疾病者,請詢問您的主治醫師評估您的狀況是否可以遠行。(不過即使產檢的狀況都很好,也不代表旅行必定萬無一失。)

 

出國旅行的適航證明

每家航空公司的規定皆不相同,訂定出國旅遊的行程時,請上該航空公司官網查詢相關規定。以新航為例,網站上有明文規定:「不接受單胞胎且懷孕週數超過36週的孕婦搭飛機旅行;亦不接受多胞胎且懷孕週數超過32週的孕婦搭飛機旅行(計算方式以預產期為基準)」。

 

單胞胎孕婦懷孕週數29週~36週期間搭乘飛機旅行時(多胞胎孕婦則是懷孕週數為29週~32週),請提供以下醫師證明文件:

 

●醫師開立的適航證明。

 

●懷孕週數及預產期。

 

●以上醫師診斷證明,需於孕婦滿28週且在出發日期的10天內開立。在機場劃位報到時,航空公司會檢查相關資料。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以新航為例,如果孕婦出國時還沒滿28週、回程時卻已滿28週,回程時必須出示醫師證明文件。因此孕婦也要評估回程時自己懷孕的週數來準備證明。購票前必須先閱讀清楚各家航空公司的相關規定,以免敗興而歸。

 

懷孕前4個月不宜出國

懷孕早期狀況比較不穩定,萬一旅行途中感染了病毒,將大幅提升胎兒先天畸形的機率。

 

出國行前應注意事項

●注意國外疫情資訊,遠離疫區。蔡育倫醫師舉例,前陣子日本德國麻疹大流行,患者破萬,他提醒想要去日本旅遊的孕婦必須先抽血確認體內是否有德國麻疹的抗體,如果有抗體才能去。

 

●在訂位前,請諮詢您的醫師是否可以出國,並請醫師開立醫藥指示。

 

1628週以外的時間,盡量不要出國。

 

出國時(或國內長途旅行)時應注意事項

●外出要小心行走,以免不慎摔倒,最好穿防滑的平底鞋。

 

●孕期嚴禁搭乘雲霄飛車等遊樂設施。

 

●避免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不要久站或久坐。(搭飛機時,體型較豐腴的孕婦栓塞的機率也比較高,血栓容易導致中風或其他問題,所以應三不五時站起來稍微活動一下四肢。)

 

●坐飛機時容易脫水,應多補充水分。

 

●飲食上應吃熟食,少吃生菜沙拉、生魚片等食物,並要盡量注意飲食衛生,少吃路邊攤。

 

●勤洗手,並可隨身攜帶乾洗手。

 

●要帶保暖的外套,以免感冒;腸胃藥與外用藥也都要攜帶。

 

●為了降低被傳染疾病的機率,在公共場所最好都能戴口罩。

 

●孕期因血管擴張及腸胃蠕動變慢,特別容易暈車。但是不要自行服用坊間所購買的成藥,尤其是止吐藥或是防暈眩的藥物。擔心暈車的話,應請醫師開立合適的暈車藥物;此外行車時,打開車窗保持空氣流通也有助於避免暈車。

 

●運動量別突然過大。孕期平時最好能每天散步半小時,規律運動,提高肌耐力。

 

●少碰觸野生動物,尤其不要碰到動物的排泄物。

 

為什麼旅遊會帶來一些風險?

有一些孕婦平時很少在運動,旅遊時卻每天排了滿滿的行程,到處走動,運動量可能會突然太大;另外也常因舟車勞頓、水土不服等原因,引起身體不適。到了溫差較大的國家,亦會使血壓上升或容易生病。每到一個新的環境就需要重新適應一次,孕婦本身的抵抗力較差、也有諸多不適,更容易疲倦、生病。

 

行前要打流感疫苗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指出,倘若孕婦感染流感,胎兒與孕婦的死亡率皆會提升。孕婦感染流感,死亡率是一般人的4.3倍,住院率則是7.2倍。因此不要去流感流行的地方,如果要去必須先接種減毒性疫苗,並戴口罩與勤洗手。

 

國內旅遊,行車注意事項

如果是由孕婦開車,要注意緊急剎車時力道太大,即使沒有遭到撞擊也可能因子宮瞬間承受極大的壓力而導致胎盤早期剝離,開車要盡量平穩、緩慢。28週以後則不建議再開車,繫安全帶時也要注意:不要將安全帶勒到肚子,可以將安全帶一條繫於肚子上、一條繫於肚子下,以免壓到肚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孕期易有嗜睡感,開車時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另外孕期視網膜也會水腫,導致看不清楚、有短暫近視的問題,加上水腫亦會使得手部發麻、反應較慢,因此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最好整個懷孕都不要開車,由家人代勞。

 

應採分段式旅遊

在國內旅遊,最好可以採分段式旅遊,也就是一邊休息一邊玩,不要直接開車直達目的地。一來孕婦不應為了如廁不便而少喝水,水分攝取不足容易引起尿道感染;另外長途跋涉的舟車勞頓也會使孕婦感到很不舒服,畢竟車內空間有限,要讓孕婦可以每開一段路就下車(如休息站)適時活動一下,喝水與上廁所。如果不方便採分段式旅遊,交通工具的選擇上也可以考慮搭乘火車或高鐵,可以解決久坐與憋尿的問題。

 

開車出遊還有另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問題,就是塞車。蔡育倫醫師指出,曾經有一年的連續假期,遇到許多外縣市來的孕婦被送來緊急生產,一個晚上就連續接生了9個寶寶。一問之下才發現許多孕婦都是興沖沖北上遊玩卻遇到高速公路大塞車,坐久了不舒服,緊急開車下交流道提前生產。因此他強烈建議懷孕後期真的不太適合遠行,還是要以母胎安全與孕婦舒適性為優先考量,並提早規劃行程、不要去太遠的地方。

 

在旅遊地點的選擇上,最好避開人潮較多處,孕婦去人擠人的地方相當不安全。風光明媚、空氣清新的風景區能讓人放鬆,若能避開人潮最多的例假日與國定假日走訪,比較能使孕婦的身心放鬆。

 

 

 

蔡育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經歷: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輔仁大學醫學系講師、美國馬里蘭州大巴爾的摩醫學中心研究員、比利時布魯塞爾荷語大學不孕症中心研究員、省立桃園醫院主治醫師

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45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