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桶報到


太早如廁訓練的結果是……

 

採訪撰文/敖庭綸
諮詢/亞東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梁昭鉉

大部分的孩子在1歲半~2歲生心理狀態趨近成熟後,仍需要爸爸媽媽的鼓勵與耐心的教導,才能順利學習如廁的技巧。爸爸媽媽如果能夠適時觀察孩子的需求與發展,給予陪伴與協助,孩子除了能從學習自己上廁所中獲得生活自理的技能外,還能從中學習獨立與獲得成就感唷!若太早訓練,對親子雙方都是挫折……。

 

如廁訓練,何時開始?

認識生理結構與發展

嬰兒從一開始的生命中,膀胱和大腸都是自動排泄的。由於膀胱的容量太小,所以每隔一小時就有可能尿濕,而且膀胱和大腸原本是空的,一旦受到填充物的刺激,便開始週期性的收縮,嬰兒並不能加以控制。在嬰幼兒時期跟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逐漸能感到膀胱和大腸有充滿物質的感覺。

 

隨著膀胱收縮能力逐漸的增加,第二年後孩子變得有能力憋尿,尿布大約23小時才會濕一次,此時自動排泄行為仍是由非自主神經所控制,並且由填充物所引發。此時大部分的小孩已經學習到一些控制的能力,當他們覺得需要時,便會去上廁所,他們有控制尿的能力,就算膀胱充滿時,也能忍大約一小段的時間,這樣的能力需要一些排尿肌肉控制的能力,和腸子蠕動括約肌控制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通常伴隨生理發展才會逐漸成熟。

 

1歲半可開始嘗試

亞東醫院兒童發展中心梁昭鉉主任指出,雖然上廁所的動作看似簡單,但其中牽連大小肌肉的運用,而且如廁訓練其實還包括很多事情,包括孩子必須學會沖水、善用衛生紙,以及清洗他們的雙手等。當孩子的生理發展還未成熟,很容易在過程中感到挫折,甚至受傷。

 

基本上,約1歲半開始,孩子的生理肛門括約肌的發育已大致成熟和心理已經發展到可訓練的基本程度,是進行如廁訓練較為合適的時間,以成長發育而論,大約2歲後的孩子就應該可以自己上廁所了,女生又比男生成熟快一點然而,梁昭鉉主任提醒,每個孩子的心理發展以及生理發展進度不盡相同,還是無法一概而論,建議爸爸媽媽或照顧者應先仔細觀察孩子的成長變化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成熟度,再來判斷孩子是否適合訓練。

 

 

如何知道孩子準備好了沒?

1、認知能力發展

當孩子聽得懂簡單的詞彙,並能配合指令動作,且有能力告訴爸媽或照顧者自己有尿意或是便意,此外,出現明顯的認知需求訊號與溝通的能力,表示孩子能進一步了解與學習如廁的步驟和進行的程序。

 

2、動作能力發展

觀察孩子能夠保持乾尿布的時間增加到34小時,表示孩子控制膀胱的能力日漸成熟,而不是一有尿意就排出;此外,孩子可以做到走、跑、跳的基本動作,並且可以蹲下和站起且動作穩定,當此能力成熟時,才能夠讓孩子自己坐在小馬桶上並配合上廁所時的下腹用力;再加上孩子有能力自己整理衣服,包括穿脫褲子,或是將裙子往上掀。

 

3、細心觀察孩子的表情與動作

隨著神經系統也逐漸成熟,孩子本身也會開始注意到他自己身體的功能,因此,爸爸媽媽要準備開始進行如廁訓練時,也可以發現藉由仔細觀察孩子,找出最適合的時機點

 

所以應多注意孩子的表情與動作,因為有的孩子雖然不會說出他要尿尿、便便,但當他想要上廁所時會出現一些專注用力的神情,或是雙腳交叉雙手握拳等動作,這表示孩子本身已經意識到他要尿尿或便便了,此時也是進入如廁訓練的好時機,爸媽或照顧者可主動用和緩的語氣詢問孩子:「寶貝,你是不是想要尿尿(或便便)?爸爸媽媽帶你去廁所」利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將自己的身體反應與上廁所產生連結,自然而然進入如廁訓練。

 

如廁訓練9技巧

1.1歲半~2歲開始進行,此時孩子生心理各方面的能力逐漸成熟,能夠主動表達要尿尿或便便,當爸媽觀察到孩子的表情或動作變化,也是進入如廁訓練的好時機。如果剛開始便失敗了,可以先退回原點,或是再等待12個月再重新開始。

 

2.剛開始為孩子準備專用的小馬桶,可以帶著孩子親自去試坐、選購,讓孩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配備。並將孩子的專屬小馬桶放在家中固定的地點,讓孩子一開始就學習到上廁所就是要去固定的地方。

 

3.協助孩子保持小馬桶的乾淨衛生,讓孩子不會對於上廁所產生厭惡與排斥,能夠讓孩子更快進入狀況。

 

4.一開始進行如廁訓練時,應選擇白天的時間開始進行訓練,因為晚上孩子大腦額葉控制的能力較差,較不容易成功;此外,選擇白天的時間,爸媽和孩子也都能在較無壓力的情況下進行訓練。剛開始在白天做短暫訓練時,晚上可讓孩子繼續包著尿布睡覺;等到白天如廁都能控制得很好,才能進一步要求夜間控制的部份。

 

5.訓練期可以讓孩子仍穿著尿布,不用一開始就急著把孩子的尿布拿掉,以避免孩子太常尿溼褲子而產生挫折,所以爸媽只要教導孩子上廁所時要說以及自己把尿布脫下來即可。

 

6.大部分的孩子從模仿中學習,在家庭中,爸爸媽媽是孩子模範的最佳對象。帶著孩子到馬桶邊向孩子示範穿脫褲子、坐上馬桶等動作。當一個孩子學會了如何獨自使用廁所,他(或她)可能很快會變成其他孩子學習的模範。

 

7.在孩子學習如廁階段,避免給予太多拉鍊或扣環這類較難脫的衣物,因為這樣孩子會很容易在脫褲子的時候,不小心就尿出來或大便出來,爸媽最好提供寬鬆並可直接拉下的衣物。

 

8.訓練寶寶上廁所的季節,並沒有特別限制,一般會建議利用夏天來進行較容易,主要是因為冬天的衣物較厚重,孩子有可能還沒有脫好褲子就尿出來了。

 

9.孩子到45歲時,手部肌肉力量控制更成熟,可讓孩子練習如廁後用衛生紙擦拭,爸媽可再仔細確認孩子擦拭的清潔動作是否正確以及是否擦乾淨。

 

如廁訓練的時間早晚與經濟發展有關

梁昭鉉主任提到,在整體經濟能力較落後的國家或時代當中,家長可能為了要節省時間與尿布錢,才會在寶寶還很小,身心皆未發展到適當的時機,就急著進行如廁訓練。

 

如廁訓練也是自主權訓練

別太早訓練、勿陷入高壓競爭

爸爸媽媽或是照顧者如果太早實施如廁訓練,在孩子仍未準備好之前就實施,反而會遭遇到一些挫折,並且可能因此而中止學習或是造成學習的過程更長久;從另一面來說,若是等到孩子自己完全準備好,變成是他自己在做這件事情會更好!

 

梁昭鉉主任說,在訓練孩子如廁的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不斷尿濕褲子的狀況,有時候可能成功了一兩次,下一次又會尿濕褲子,這是對於不熟悉事物常見的學習問題,孩子在學習階段最怕得不到鼓勵還因此被責罵,爸爸媽媽或照顧者一定要用讚美來鼓勵正在學習的孩子:「小寶貝會自己尿尿,做得很好唷!

 

下次想尿尿或大便的時候,也要跟爸爸媽媽說唷!」如此,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困難時,也比較不會因為害怕被責罵而退縮。此外,如果出現一些諸如便秘、腹瀉或小便困難的情況,爸爸媽媽也應隨時注意孩子是否有任何飲食相關的問題,例如,日常飲食太少流質或是纖維,然後加以改正,必要時應就醫,尋求醫師的協助。

 

最大動力:反覆的練習與讚美

如廁訓練學習就如同一個自然的過程,不需要給孩子太多不公平的壓力,更重要的是,當孩子成功時,應給予高度的讚美,反覆的練習與持續的鼓勵,是孩子學習自己成功上廁所的不二法門,遠比懲罰或責罵更有效。若是剛開始不成功或是不順利,爸爸媽媽便應該放慢腳步,在教導的過程中保有耐心與平穩的情緒,以免太過著急會讓孩子產生壓力。

 

如廁問題 常見QA

帶孩子外出,如廁問題多

梁昭鉉主任指出,外面公共廁所的蹲式或坐式馬桶,都是為了大人所設計的規格,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度,其中蹲式馬桶蹲下時需要大量運用下半身力氣,加上孩子的腿要跨開可能也不夠長。因此,建議爸爸媽媽如果帶著孩子出門遊玩,當孩子表示想要上廁所時,爸媽最好抱著孩子解尿與排便。

 

6歲前 夜間尿床仍屬正常

有很多爸爸媽媽提到孩子已經上幼稚園大班了,但仍會出現夜間尿床的情形,擔心是不是孩子的發展有問題?梁昭鉉主任表示,4歲時,大部分的孩子已經幾乎完全能控制膀胱出口的尿道括約肌和腸道出口的肛門括約肌,但是我們要記住:完全的控制,並不代表百分百的達成;此外,夜間尿床和大腦額葉控制大小便的成熟度有關,當人處於熟睡狀態,額葉的控制力會變差,學齡前意外(尿床)仍會發生,因為孩子還沒有發展出完全的控制能力,若是進入小學後,孩子還經常性地發生夜間尿床的狀況,才需要尋求專業小兒科醫師的協助。

 

 

 

梁昭鉉

現職:亞東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進修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亞東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小兒部神經科研究員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44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