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寶貝準備好了嗎?

做好心理建設,孩子快樂上幼兒園!

諮詢/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

採訪撰文/林嬪嬙

企劃編輯/魏婕綝

 


新學期的開始,相信許多爸爸媽媽已準備好讓寶寶上幼兒園,很多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總是狀況百出,哭鬧、分離焦慮、作惡夢……,弄得家長身心疲憊,找不出問題癥結,到底上幼兒園前要如何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必須先訓練好那些自理能力?上學後又要注意些什麼?才能讓孩子以快樂、期待的心情上幼兒園。

 

上幼兒園前,先觀察孩子社交發展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表示,最近有個孩子即將上幼兒園的案例,媽媽很擔心,爸爸卻很淡定,認為不需想太多,這個孩子個性較怕生、內向、退縮,雖然曾上過音樂、律動等團體課程,但總站在最外圍。

 

在很多親子課程中發現有很多像這位小孩一樣,受到先天氣質影響,他們在上幼兒園之前,需要一些時間「暖機」才能適應。建議家長先自行觀察孩子的社交發展,孩子天生就很活潑,或比較怕生,見到陌生人馬上退縮到媽媽背後,這些主要照顧者應該最清楚。

 

有些個性過度敏感,或自小未離開過媽媽,亦或缺乏與其他小朋友遊戲的經驗等等,這些孩子不要急著太早唸幼兒園。常遇到有些媽媽看了好幾間幼兒園都不順利,最後發現是孩子本身的問題,即便幼兒園老師一再保證孩子很快就能適應一切,但遇到這類孩子,再厲害的老師還是會踢到鐵板。

 

 

敏感、退縮、內向孩子,避免太早進入大團體

除了不要太早,更不要一開始就進到大團體,大團體指的是一個老師要照顧15個小朋友的幼兒園,因為孩子可能平時只有媽媽在照顧,突然進到大團體,老師無法完全給予關注,關心也被其他孩子分享,適應上更困難。

 

此外,這群孩子表達方面會比較弱,太早進幼兒園,老師往往聽不到他的需求;或是本身不敢說,使得和同學之間的互動被忽略,所以太早去反而讓他覺得完全沒好處,不如回到媽媽身邊,可以盡情說、盡情的玩。

 

 

4歲上幼兒園最恰當

因此,建議3歲以下小朋友可以不要急著上幼兒園,以醫學觀點來看,3歲以上的孩子抵抗力較好,若狀況允許的話,其實4歲是上幼兒園最佳年齡,此階段的孩子抵抗力更好,溝通能力也較佳,也比較懂得規矩。

 

另外也要提醒家長,不要有「孩子沒禮貌,學不好規矩,乾脆送到幼兒園給老師教」的想法,規矩一定要在家先建立好,因為上幼兒園用意是過團體生活,是一種「從眾行為」,老師無法一對一教孩子建立規矩,家長必須先清楚幼兒園的動機與背景。

 

 

先訓練好孩子情緒、專注力和表達力

家長多陪伴,多安排假日活動

3歲以前先把孩子帶好,訓練好,3歲以後再觀察孩子情緒、專注力、表達能力,如果都在一定水準,而且小孩在家開始覺得無聊、無趣,常找媽媽麻煩時,是可以在3歲就送去上幼幼班;此外,假如孩子能力夠,而媽媽自己也覺得帶得很煩,天生就不是帶孩子的料,或許早點去幼兒園會是皆大歡喜的選擇。

 

如果沒有把握,建議家長在孩子34歲時還是多陪伴,多安排假日活動,找些玩伴,或是先讓孩子上些團體課程、親子活動,做好事前準備,確保孩子情緒、專注力都很穩定再做評估。歐美國家其實很反對4歲以前的孩子唸幼兒園,美國甚至有些州連大班都沒有。

 

有的孩子太早唸幼兒園,在幼幼班連續哭三個月還是不行,以致留下陰影,直到大班才慢慢化解恐懼,萬一連大班都沒辦法上,直接進到更大團體的小學,包括社會能力、人際互動以及團體能力等,都容易出問題。

 

不上幼兒園,直接上小學恐難融入團體

上學不只訓練智力,EQ更重要。

也有家長認為自己有能力把孩子帶好、教好,「自學」就可以,不一定要上幼兒園,卻忽略了孩子要學習與人互動,上學不只是訓練智力,EQ更是重要,所以至少要唸大班,進了小一才能順利融入大團體。

 

以學理上來分析,若未依序進行,就像一樓直達十樓,適應上會有困難,以「分享式注意力」(Joint Attention)來舉例,分享式注意力是指老師在台上說或寫,所有孩子能循著老師指示,專心學習,但有一部分孩子屬於「游離份子」,容易分心,東張西望,學習無法跟上,如果完全不上幼兒園,很難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問題。

 

 

越早上幼兒園,保證贏在起跑點?

太早太晚上幼兒園都不好,但至少一定要上大班,就算只上一年也好,家長不需擔心孩子會因此輸在起跑點,其實唸一年或兩年幼兒園,在學習能力上並無差異,「即使贏在起跑點,不一定保證會贏在終點」,王宏哲執行長強調,更重要的應該思考其他問題,例如孩子的社會經驗,這些遠比很早背唐詩、九九乘法都來得重要,從小只是一味重視智力的孩子,其實將來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

 

 

上幼兒園前先具備的能力:自行如廁

在孩子自理能力方面,建議4歲前學會自己如廁,當然可以有一些彈性空間,但是到中、大班以前,最好還是會自己上廁所(可以不包括自己擦屁股),至少也要會表達想便便或尿尿,而且可以獨立進行。

 

為什麼要強調在家完成訓練?站在兒童心理學角度來分析,當孩子正處於「口腔期」之後的「肛門期」,如果把這類訓練交給外人幫忙,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容易焦慮、緊張,老師或許很有經驗,但最好還是在不焦慮、緊張的環境中進行比較妥當。

 

如果太晚學,不僅老師無法花太多時間幫孩子做如廁訓練,而且孩子會覺得其他同學都可以,為什麼我不行,情緒發展因此受影響,可能回家會做惡夢,進而排斥上學;或是在幼兒園不敢說、講不清楚,或要人陪才能上,老師一旦無法幫忙,反而會使能力更退化,已經上了大班還無法自己如廁的案例其實相當多,所以家長要加以重視,在家先訓練,不要讓孩子進了幼兒園,一直對上廁所這件事感到焦慮。

 

 

上幼兒園囉!幫孩子做好6種心理建設

1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個玩的地方

有些媽媽會先帶孩子去幼兒園玩溜滑梯,告訴孩子:「到幼兒園主要就是溜滑梯,那只是一個玩的地方」,這是正確的方式,也有家長背道而馳,只會對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說:「上學代表你已經長大,要乖乖聽老師的話」,對活潑的小孩或許可以接受,但是比較敏感、退縮的孩子,會覺得生活似乎將有重大轉變。

 

家長最好不要讓孩子對幼兒園有一種「去了就是要學習的地方」的壞印象,6歲以下的孩子就是要玩,不應該強化老師或是結構環境的角色,如果告訴孩子:「大家都在專心聽講,你也要和他們一樣」,孩子會覺得原本在家可以自由的玩,但是幼兒園無法那麼隨性,對34歲的孩子而言,當然會排斥。

 

因此,最好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是個玩的地方,但是必須守規矩,例如告訴他:「拿東西前要取得別人同意」,這只是「家規」的提醒,不是新規則,孩子不覺得有落差,同時要強調玩遊戲、可以認識好朋友這類有趣的事。

 

 

2孩子上學不如意,傾聽、討論很重要

當然也有孩子去了幼兒園,覺得不像媽媽講的那樣,這時候家長可以在放學後傾聽孩子的說法,並一起討論,孩子可能會抱怨沒人要和他交朋友,沒有玩到玩具,這時候可以告訴他:「明天再試試看,如果還是不行,回來再討論,一定有其他辦法的」,傾聽、討論很重要,千萬不要認為過一陣子就好了。另外也可以多談些有趣話題,例如:「今天接你時看到有個小女生,她是你的好朋友嗎?」藉此轉移不愉快的話題。

 

如果孩子回家都不說,或因為年紀小說的不清楚,就要在剛上幼兒園時,從老師那裡了解孩子在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情形。

 

 

3孩子哭鬧,別急著撤退!

孩子上學哭鬧,先了解原因。

假如家長覺得一切都準備好了,但是孩子上學還是哭鬧,首先要了解原因,千萬不可立即撤退,有可能是不喜歡老師的上課模式,或是與同學相處不好,亦或是自理能力不足,如果未先分析,即使換一家幼兒園,問題仍會發生。其實經過十多年來的觀察與評估,大多數是孩子未做好準備,與環境相關性較少。

 

假如孩子本身沒問題,是因為被老師忽略,被同學欺負,或是因為較晚入學或是轉學生,無法加入小圈圈,確定不是孩子本身問題,再來考慮換一家適合的幼兒園。選擇幼兒園也要考量孩子的特質,例如先天好動的孩子,較不適合帶去大量靜態學習的幼兒園,內向文靜的孩子,也不適合運動項目特別多的幼兒園。

 

 

4強行分離最不妥

剛上幼兒園哭鬧是正常的,但是其中也有不正常的,例如有連鎖幼兒園會以強硬作法,硬把孩子拖進幼兒園,門一關,跟家長說:「過一陣子就好了」,這種強行分離的作法,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情緒。假如老師告訴孩子:「再哭媽媽就不來接你」,聽來似乎沒什麼,但是孩子會有很嚴重的分離焦慮,這對一些小孩或許會成功,但有些反而會更糟,甚至也有哭一整年狀況還未改善的案例。

 

碰到採取強行分離作法的幼兒園,家長應該果斷的換一家幼兒園。此外,必要時家長可以在幼兒園陪伴一段時間,再慢慢撤退,時間大約12週,適當的陪伴可以早一點成功,若強行分離,孩子反而會更黏家長,距離成功勢必更遠,孩子剛到一個新環境,陪伴是理所當然的,幼兒園不能拒絕家長。

 

當孩子有新朋友,心情很好,表示可以放手了,但是也有家長其實是自己無法放手,自己有分離焦慮,動不動就送水、送毛巾,這樣只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家長可以事先讓孩子上體驗課,而正式上課後,若經過4星期,孩子仍然哭鬧,無法適應,就應該趕快找出問題點。

 

5同儕相處好,先學會「分享、等待、輪流」

「分享」是孩子天生具有的能力。

「分享」是孩子天生具有的能力,出生八個月的寶寶就會把奶瓶推給媽媽,要跟媽媽分享,但是如果未持續訓練,潛在的能力將用盡廢退,大約在23歲就會退化,社交能力也一樣,必須持續練習。

 

通常34歲的孩子應該懂得「分享」,也知道在遊戲過程要「輪流、等待」,不過現在父母普遍生的少,兩個孩子較知道互相禮讓,若是獨生子女,比較難與同儕相處,臨床觀察有很多「小霸王」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幾乎所有事都要讓他,包括遊戲也是。建議家長陪孩子玩遊戲一定要來真的,不能老是故意給孩子贏,這會讓他認為自己最厲害,自我感覺太過良好,等上幼兒園會有很大落差,挫折感更加重,所以從小應該讓他有失敗的經驗。

 

 

6同儕處不好,多引導,不能只有批評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總是與小朋友處不好,家長可以從孩子最重視的遊戲著手,告訴他:「會跟同學一起玩,一起分享的小朋友最受歡迎,常推別人、打別人,就交不到朋友」。千萬不能只一味批評,例如:「怎麼可以打人?你真是個壞孩子!」這類訓話只會讓問題更模糊,孩子更不愛上學,所以必須針對行為來教導。

 

如果對孩子目前是否適合上幼兒園仍存有疑慮,相當擔憂,無法自我評估,可以尋求專家協助,而即使已進到幼兒園,遇到任何無法解決的難題,也是可以請專家幫忙,為孩子進行評估,讓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更加順利。

 

 

 

 

王宏哲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陽明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

經歷: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小兒醫學顧問、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指導教師

現任: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創辦人&執行長

著作:《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39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