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原因不著急 了解寶寶的暫時性W型坐姿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暨職能治療師張旭鎧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寶寶約略到了1歲左右,父母常會發現寶寶的坐姿呈現W型坐法(亦即大腿外開、兩隻腳彎曲於屁股後方),這個對成人而言相對吃力的W型坐姿,讓不明白原因的家長有些擔心,著急著是否需要立即矯正。



寶寶初期發展的自然過程

孩子七個多月時,搭配手掌撐著地面坐起,視野變得遼闊,大大滿足了他對世界的好奇,此時的坐姿因為是從躺著翻身而起,所以雙腳會向前或呈現類似盤腿的坐姿,但當寶寶逐漸學會站立與行走,席地而坐就很容易變成W型坐姿,其中原因在於,一方面孩子的筋骨尚在發育當中,還很柔軟,這個動作對他而言很輕鬆,另一方面,則是W型坐姿對還在發展平衡感的寶寶而言,此種坐法底面積相對大、也相對穩固,他不需多耗費心神留心自身的平衡問題,而能專注地在眼前的遊戲或玩具,因此,這個坐姿屬於寶寶初期發展中的一個自然過程。

 

暫時性的現象

@內: W坐姿與熟知的人體力學或關節角度有所牴觸,一般會擔心孩子因為W型坐姿而容易有骨頭脫位的風險,但事實上孩子的肌肉張力仍在發育中,筋骨很鬆,所以才會有暫時性的W型坐姿出現,建議家長可以觀察,如果孩子在地面上遊戲時,有時蹲、有時盤腿、有時跪、有時在小椅子上玩,W型坐姿與其他姿勢的出現頻率都很平均,那就是正常的發展過程,但如果寶寶每天、每次都只有單一坐姿(W型坐姿),或是3歲後,W型坐姿仍出現的很頻繁,那就必須留意。

 

一般而言,W型坐姿雖然能夠確保寶寶遊戲時的穩固程度,但隨著孩子長大,對環境的反應越發靈敏,W型坐姿反而不如盤腿坐姿容易立即移動(例如:若要閃躲丟過來的球,盤腿坐姿比W型坐姿容易站立或變換姿勢),因此,為了更靈巧地完成活動,當孩子的動作發展趨於成熟,他會逐漸自我修正,越來越頻繁地從W型坐姿轉換成其他方便移動的坐姿。

 

 

不會導致O型腿

張旭鎧職能治療師說明,寶寶腿型的發展從母親懷孕時蜷曲在媽媽腹中,出生後呈現輕微的O型腿,到2歲時逐漸變直、再輕微發展成X型腿,約於3~4歲後才會逐漸發展成正常腿型,但也因為在寶寶腿型的發展過程中,難免遇到孩子呈現W型坐姿的階段,因而容易將O型腿與W型坐姿做直接聯想,事實上,兩者的相關性其實不大,若真要有所擔心,可能與外八的走路方式比較有相關,不過那也必須是每日長時間都處於W型坐姿的寶寶才有這樣的風險。

 

溫柔提醒搭配技巧性調整

雖然W型坐姿是寶寶發展初期暫時性的現象,但當寶寶出現W型坐姿時,家長仍可技巧性地調整孩子的坐姿,例如:將玩具往他的側邊放,讓他可以順勢轉過身、鬆開其中一隻腳,變成側坐,而中斷原本的W型坐姿,張旭凱職能治療師認為,許多家長常因為心急孩子的發展,讓自身的期待成為孩子的壓力,即便是調整坐姿的行為,若家長以禁止或喝斥的方式要求,都可能會造成孩子的緊張,也會打擾孩子當下對遊戲的專注力,因此,建議可以技巧性調整或是以事後溫柔提醒的方式,建議孩子可以怎麼坐;只是若3歲後,孩子仍喜歡且常呈現W型坐姿,除了求助專業了解是否有低肌肉張力的情況外,也可以透過讓孩子多爬樓梯或斜坡來訓練他的下肢力量,否則若有肌肉張力不足的情況,腳踝抬不高,連走平地都會很容易跌倒。

 

此外,也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與其口頭提醒孩子正確的坐姿

習慣,不如透過改變孩子的環境,讓他能邊玩邊訓練身體下肢力量,例如:在孩子遊戲區的牆壁黏上積木板,讓他可以站著堆疊積木;貼上圖畫紙,讓他可以站著畫畫;外出時,逐漸減少推車的使用,讓他習慣自己走路等。


 

 

 

 

※原文刊載於2016年0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