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不成癮

bobo聰明用3C

 

文/洪郁鈞 
諮詢採訪/珍世明眼科診所王孟祺院長‧新北市立新北特殊教育學校臨床心理師暨長庚科技大學兼任教師劉子維‧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暨台北醫學大學副教授謝如蘭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攝影

 

 

幼兒的視力發展

寶寶雖然一出生就擁有視覺能力,但視力的發展卻尚未成熟,新生兒的視力範圍大約只有眼前30公分的距離,且只對光線和強烈對比的黑白物體比較有感覺;36個月間,視覺系統逐漸發育,寶寶才漸漸可以看得更遠,並察覺自己與物體之間的距離感,珍世明眼科診所王孟祺院長表示,寶寶的視力必須到6歲時,才會達到成人的視力水準,在這之前,幼兒的視力發展會從遠視眼進展到正常屈光度(此過程稱為「正視化過程」),且對於對焦、立體感、手眼協調與色彩辨識等能力,也必須透過不斷的接受外界刺激而慢慢發展出來,因此,若早期發現幼兒的視力有異狀,6歲之前是治療或矯正的黃金期,須及時把握就醫時機。王孟祺院長也強調,雖然孩子的視力到6歲已經發展得與成人差不多,但若出現近視的狀況,18歲之前度數都容易受外界影響、有快速增加度數的風險。
 

手眼協調仰賴視覺能力的養成

3C電子產品的普及,讓幼兒從小就對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十分熟悉,也因為孩子對操作的熟練,許多家長開始擔心3C產品的藍光是否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負面影響,王孟祺院長指出,目前醫學實證上,針對短時間接觸藍光的危害尚未有定論,唯一證實的反而是長時間、不當距離與錯誤使用方式對幼兒眼睛所造成的傷害,對眼睛而言,無論是注視電視、手機或書籍,如果過度用眼、距離過近,都會對視力造成威脅,並對眼睛產生壓力;此外,因為視覺能力需要透過早期多樣化的外界刺激才能養成,例如:手眼協調,看到球想要去抓,孩子一開始可能看不到球的準確位置而抓不到,但透過一次次的練習,視覺能力逐漸進步,進而就能夠準確掌握球的位置,並正確觸碰到球。因此,數位生活對幼童造成的更大影響在於:孩子使用3C產品的時間,剝奪了其他可訓練手眼協調或視覺能力的時間或戶外活動的時間,導致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受到壓抑,且此類商品多半使眼睛必須近距離工作,長時間下來,對幼童眼睛的發育就會造成負面影響。
 

戶外活動有助抑制近視發生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歲之前,儘可能不要讓孩子接觸螢幕媒體,37歲則建議每日0.51小時,在孩子的視力發育期間,長時間與近距離接觸螢幕媒體容易、誘發近視,且越早近視,度數加深越快,也更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而目前醫界公認近視的發生有兩個主要影響因素,一是近距離、長時間的用眼容易誘發近視;二是戶外活動的時間越頻繁,近視的機率就越小,因此,若孩子使用3C的時間越長,戶外活動的時間相對就越短,幼童近視的機會也就理所當然的無可避免。


 





 

※原文刊載於2016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