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2歲唔識叫爸媽 過度溺愛礙語言發展 

小朋友2歲不懂得叫爸爸媽媽,正常嗎?有言語治療師表示,語言發展有參考標準,通常1歲開始牙牙學語,歲半識叫爸爸媽媽,到2歲已可講簡單句子。若2歲時仍未懂叫父母,或被喚自己名字時無反應,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家長對子女嗬護備至、外傭服侍周到,往往令兒童欠缺環境刺激及表達需求機會,容易影響語言發展。

 

言語治療師協會主席黎敬樂表示,一般兒童2歲已懂得講出日常生活中簡單詞彙,例如「食餅」、「車車」,還懂叫「爸爸」、「媽媽」,並明白簡單指令。3歲的小朋友開始懂得發問,到5歲已可明白較抽象的事物,例如笑話及謎語。若兒童在上述歲數無法「達標」,要留意是否語言發展遲緩。

 

除了先天及智力因素可影響語言發展,成長環境也有關係。黎敬樂解釋,環境刺激對語言發展很重要。兒童傾向模仿父母的說話及行為,若父母與子女相處時間少、缺乏溝通,多由外傭照顧,容易形成語言發展遲緩。此外,若太過「愛錫」子女,「佢要啲咩都手到拿來,唔識自己發問,都會令佢冇咗語言學習機會。」

 

不少父母愛「中英夾雜」與子女溝通,以為可提升子女語言水平,這反而令兒童無所適從,更易產生語言障礙。黎敬樂建議,先學好一種語言,反有利吸收。若兒童到3歲仍難以理解別人意思或詞彙狹窄,「用嚟用去都係幾個詞語」,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若兒童無法講出完整句子,經常得不到旁人理解,亦較易「扭計」發脾氣,長期可造成情緒問題,家長要留意。

 

黎敬樂說,語言發展遲緩愈早診治愈好,可透過遊戲學習方式的言語治療去改善。家長應多與子女溝通,成為子女的語言模仿對象。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

https://goo.gl/lYComC 

原文地址: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530/bkn-20170530063003914-0530_00822_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