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练习,是我们人类在研究所中反复经历的,我们必须有能力去判断,某心理学或其相关论述的正确性,抑或在现今的研究数据库中,有无相关议题的论文资料。
临床心理师确实不是医师,但并不是说「不是医师的人,就无法进行科学判断」。只要有心,每位新手父母都可以做好这件事。
「科学」为何可以不断地进步?就是立基于开放性。世界上,任何一位愿意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可以从相关数据库中获取数据。也就是说,很多东西并不是具有医师资格的人,才能讨论或掌握。
当爸爸后,我也在网络上看过许多报导。很多网络消息的开头,喜欢用一些字眼来吸引浏览率,例如,「根据一个拥有二十年看诊经验医生的说法」或「每一位专业护理师都这样做」等,然而,发言者到底是谁,却很少指名道姓。
若真是一个能使人信服的专家所说,没有道理连身分都不清不楚吧?一个愿意负责任的人,在接受媒体采访,肯定会告诉对方「自己是谁」、「背景为何」、「为什么对此议题做说明」。
有时,在网络上很难进行理性讨论与沟通,多数乡民容易根据自己的好恶喜乐,进行吹捧、攻击,或沦为情绪发泄。要不然就是离题、跳题、断章取义,全然不顾原作者的意旨。科学事实在争吵当中逐渐远离,最后的结论已经偏离主题一大截了。
别忘了,网络的匿名性很高,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很少人愿意负起言论的责任。肩负育婴育儿重任的爸妈,去相信这些无人承担的文字,根本就是冒险的行为。
喂母乳能有效促进婴儿智力发展?
「母乳到底能不能促进智力发展?」
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我暂时撇除政府政策与亲子情感的角度,仅针对科学层面,来讨论是否有足够证据,确认母乳可促进智力的发展。
因为这个议题存在已久,很多数据库都有相关研究,我找数据的过程,并无想象中困难。最后,我选中一则在二○一三年七月发表的文章,除了因为年份非常新,还因为是一篇非常严谨的回顾性研究。作者群做得很仔细,完全按照后设研究的方法学去进行探讨。
这篇文章,一共回顾了84个研究,几乎是将所有相关的文献搜寻过一遍,才做出结论。这样形成的暂时性结果,非常具有说服力。
引言介绍时,作者群即说明这类研究的困境。主要的困难点在于无法完全随机分派。因为「喂母乳」这件事情在进行研究之前,父母亲就已经决定好要怎么哺育小孩了。在研究伦理上,无法真的去操弄这件事,不可能完全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吃母乳,另一组吃配方奶。
另外,此回顾研究也排除了一些不适合纳入的个案,包含早产儿、认知能力的评估不客观(如以不精确的学校学业成绩或父母报告来评断)、饮食习惯没有从一出生就开始监控等。
简单来说,若单就母乳与智力相关程度来看,84个研究中,正相关结果的研究一共有45个,没有相关或负相关的则有39个。
由此判断,喂食母乳与促进智力并不如预期的效果。因为若真的有效果的话,就不会只有区区50%左右的小孩有效果。
此研究的作者群又以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数据,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
若将所有研究分成已开发国家与开发中国家来比较,85%的研究来自已开发国家,15%来自开发中国家。而这些资料中,开发中国家没有相关或负相关的比例,高于已开发国家的两倍(61% vs37%)。说白话一点,若喝母乳真能影响智力,是不会因时空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更有趣的是,作者群在文章最后,顺带打了别人一拳。提到在怀孕期间,服用长链多元不饱和脂肪酸(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也就是坊间说的深海鱼油等健康食品,并无助于婴幼儿脑部发展。
我之所以将这篇研究,分享给各位新手父母,除了想更新各位的观念,还想降低父母的担忧。母乳对于智力并没有直接影响。对儿童智力最大的影响,主要来自母亲的智能与社经地位。
小孩有母乳喝当然不错(也许省点钱,也许增添亲密感),但若因为条件限制,需要喂食配方奶的话,也不用杞人忧天,顶多增加一点成本,多花一点奶粉钱而已,小孩在智力上的表现,并不会因为没有喝母乳就跟不上别人。想要自己小孩的智力高,前提是自己的智力要够高才行!
使用奶嘴与哺乳之间的关系
大部份的婴儿,都曾经历使用奶嘴的阶段。
这同样是一个论战不休的话题—「使用奶嘴会不会影响哺乳时间的长短」。
更细致的说法是:使用瓶喂、杯喂、奶嘴等人工哺育的方式,会不会影响母体哺乳持续时间长短(指持续喂奶到小孩几个月大,而非单次喂奶的时间长短)。大家各自有不同的意见,连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小儿科医学会的意见都是相左的。
从一九八○年代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连手发布〈成功哺乳的十个步骤(Ten Steps to SuccessfulBreastfeeding)〉,其中第九条就是「禁止给予哺乳中的婴儿人工橡皮奶嘴」。
后来,这十个准则也成为母婴亲善医院的基础,在全世界推展开来。台湾虽然不是会员国,但很多大医院的妇产科,都按照这个标准走。
但是,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则鼓励新生儿使用奶嘴,尤其睡觉时使用,可以降低婴儿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发生率。这里的睡觉是很广义的,包含餐与餐之间的小睡,与深夜的长睡。
看到这边,读者可能觉得困惑。当两个皆具有公信力的单位,提供互相悖反的论点时。身为家长该如何权衡?
我的作法就是「找证据」。
阅读过相关的资料后,我发现不论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或美国小儿科医学会所提出的建议,都无法从质量良好的研究中得到证实。这种结论跟没做一样,但是科学暂时性的结果,常常就是—「这样做是有帮助,只是帮助不大」。
因此,在台湾生活的妈妈,要是工作环境与时间允许哺乳或挤奶,还是鼓励尽量喂到小孩六个月大为止。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都建议的。
此外,在研究中我也看到,喂母乳的方式不需刻意限定,采取亲喂、瓶喂、杯喂都可以。真有喂奶方面的困难,用奶嘴一样也达得到安抚的效果。在睡觉时使用,可能还会得到一个附加好处—「防止婴儿猝死症发生」。
总之,身为新手父母还是放宽心就好,不用过度苛责哺乳持续的时间,也不要因为使用奶嘴来安抚小孩,就萌生自责感与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