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當第二個寶貝即將來臨時,我下定了決心要餵母奶,為了這次哺乳成功,住在醫院產房期間,我申請了24小時母嬰同室。是很辛苦,也差點撐不下去,然而,堅定的意志使我向目標跨越了一大步。

 

出院後,哺餵母乳不順利,一度改餵羊奶粉,當女兒喝掉了半罐奶粉時,我的感覺不是很好,心裡很不踏實,總覺的牛奶是小牛喝的,羊奶是小羊喝的,我的小寶寶應該要喝我的母奶才好呀,於是,堅強的意志,使這一切在不知不覺中穩定了下來,寶寶和我也配合的較有默契,奶水也越來越充足了!可以說大約花了將近2個月的時間,不斷的給寶貝吸吮,母奶量才穩定增加。因為我很怕肉類的味道,因此沒有喝一般的補湯,我倒是喝了不少黑麥汁,豆漿,多吃水果,還有魚類熬煮的湯。

母奶親餵到6個月時,有人會問起:"還要餵多久"? 到現在,女兒2歲3個月了,我還是在餵母奶,而且想持續到自己感覺不必要了為止。因為從女兒身上我感受到了哺餵母乳的好處,寶寶喝母奶時得到很大的安全感,在媽媽懷抱裡的美好是難以取代的,女兒也許因為得到很大的滿足感,反而不會黏著我,她的個性很獨立,什麼都想自己試試,只有想喝母奶時才會和我"黏"在一起,其它時候,沒有媽媽沒關係。

 

她一歲多開始自己拿湯匙喝湯吃東西,直到現在2歲多,她都要自己吃飯不讓我餵;送便當的老闆來,她也搶著"付錢";我打噴嚏時,她會跑來問"媽媽怎樣?"然後給我一個溫暖的抱抱"秀秀";這個階段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自己!我自己!",什麼都想自己動手試試看!


母奶裡有一種特別的成份能增強抵抗力,我在網路上的文章中看到美國世衛組織建議,母乳最好餵到2歲以上,搭配其它食物的同時也哺餵母乳,能增強幼兒的抵抗力。我認識其他的媽媽當中,也有好幾位哺乳很久,還有餵到三歲的喲!

在哺乳母乳的辛苦過程中,我不由得讚佩自己偉大的母愛,深厚溫暖,堅不可摧!


 

 


曾聽過一位朋友談論她的一個觀點~在她心理 ,不會給自己"人情"壓力,就算是親姐姐的兒子結婚,她包的紅包也是 NT$3600.- 。她這般淡然,讓我很觸動!這讓我想起了古人名訓~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

 

想想自己,有時會因為"礙於情面"....而動搖了心中那把尺。有時將親人不正的行為淡化,或是在聽親朋好友訴苦時,變的鄉愿,哪怕是短短幾秒的念頭,那小小的不端正因素,都會一點一點的開始干擾了自己,每當發現自身已有一陣子狀態負面時,往往都是不正的因素堆積太多了。

 

甜如蜜的感情,滿足對方的期待,這樣不一定會對身旁的人有助益。我相信,宇宙有真理,如同國家有法律,不論認不認同,人,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的作為負責。

 

維繫親暱的感情和堅定真理,二者頗難同時做到。我想,端正的君子,不會為了維持親近關係而在言語,行為中附和偏頗。這是我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部份理解。

 

君子明白粹煉自己的美好,那遠比親暱易變的人情,來的更深遠.美妙。"端正"是粹煉出來的,是一秒二秒鐘,閃過的念頭中;是一件二件事,不斷的釐清歸正中,堅定真理.守住心性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粹煉出來的。這美好,是跟隨著自己的,同時也會帶給別人的~

 



 不該給嬰兒割包皮!

那是極度慘忍的酷刑!

 

嬰兒割包皮,不只是劃一道傷口而已。嬰兒痛覺神經不發達?這是錯誤的說法!

當皮膚被捏,夾,剪切和強行撕裂,對初生嬰兒來說是極度痛苦的!

曾看過嬰兒割包皮手術的錄影,伴隨著嬰兒的痛苦尖叫,嘶啞哭聲,四肢全身顫抖,看到這真實畫面,太令人心痛,父母親不應該讓初生嬰兒,經歷這慘烈的割包皮折磨!

 

以下圖片摘錄自:http://intact.wikia.com/wiki/Onebaby

寶貝這樣幸福的表情我們該牢記著。初生寶寶,本應在溫暖的懷抱裡,在安定的環境裡,期待著被滿足真正的需要,因著被愛而幸福著.......。


然而寶貝無法預期,接下來就要發生慘烈的遭遇,這樣的身心折磨,就連大人也未必能承受的了。

 


被抱離了柔軟的床墊,躺在割體手術板上,4肢被固定了,寶貝雖不知即將要面臨什麼事,但寶貝感到很不舒服,惶恐不安!

 


割包皮的過程不上麻藥, 對嬰兒來說是極度慘忍的酷刑!父母親沒有權利,讓初到這個世界的嬰兒,承受這劇大的

恐懼和痛苦! 那不是只劃一刀而已,baby割體手術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殘忍很多倍。術後的一段時間裡, 嬰兒仍要承

受著傷口的劇痛,這是一個不人道且不必要的小手術!

 


割體手術完成了,寶貝滿臉的驚恐,無辜的眼神流露出了不信任和內心深處的創傷!這樣的表情,我們該牢記著.....。


大部分的小兒科及泌尿科醫師都不贊成嬰兒出生時割包皮,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早在一九七五年即發表聲明,不贊成嬰兒割包皮。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外科醫生建議,施行包皮手術的最佳時機,應在國小畢業後的青少年期,此時包皮已能自然褪開,可以用局部麻醉方式進行手術,傷口腫脹及疼痛只有三天至一周,且復原良好,極少有後遺症。

 

以下文章撰稿人是台大教授、台北市陽明醫院青春期門診醫師李鍾祥--

 

嬰兒不需要割包皮

 

許多母親對於男嬰的包皮都非常關心,經常會問醫師是否需要早點割包皮。有關嬰兒出生時是否需要割包皮一事在醫學上也有許多爭議,但是大部分的小兒科及泌尿科醫師都不太贊成嬰兒出生時割包皮,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亦宣布不贊成嬰兒割包皮。

 

包皮過長在醫學上的定義是無法將包皮往下拉到可以看見龜頭的情形,一般新生兒及嬰兒都無法往下拉,這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到了3-4歲大約有百分之九十的幼兒都很容易能往下拉,只有少部分需要再長大一點才容易往下拉,所以真正包皮過長的青少年實在甚少。

 

在包皮還不容易往拉下時,包皮與龜頭間常會有包皮垢產生,有些垢還成為珍珠形,這些包皮垢並不影響健康,不要勉強拉下包皮清潔,因為太用力拉下包皮不但甚痛且會因受傷而留下疤痕。 需要割包皮的情況只有到了十歲以上包皮還不容易往下拉,且小便時包皮內會形成氣球型膨脹,或包皮太緊不易清楚而常導致尿道炎,或包皮沾粘在龜頭上而拉不下時才有割包皮的需要。

 

大部分嬰兒割包皮是受到宗教信仰的影響,尤其是猶太人及阿拉伯人,而且他們把割包皮當成很重要的禮儀,行割禮時還有嚴肅禮節及宴客。

 

至於割包皮的男子在性交時敏感度會增加或降低至今仍無醫學上的證據,但是嬰兒割包皮後,因尿布疹而產生龜頭發炎的現象則在兒科門診偶爾也有案例。現在國外也有些團體在倡導包皮重生並責怪醫師及父母給他們在嬰兒時行割禮。

 

                                                                                                                     

1999年的冬季,那一年還是單身的我,在印度商貿易公司忙碌的工作著,    
有1個多月的時間裡,晚上趕忙著7點鐘到住家附近的古董店,               

工作到10點才回家,也許是因為被倒錢心有不甘,因此才更辛苦的賺錢,

也或許是對那所謂的"藝術"感到好奇,想藉此機會逐漸踏進這個領域。

然而,我卻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看到了一本書,

一本改變我人生道路的書~

 

 

古董店開在馬路邊,在店裡澆花打理環境的我,卻感覺格外安靜,連踩在地毯上的腳步聲,都異常清晰。走進店裡的客人令我好奇,因為他們懂"真跡"所以沒買老闆摹擬的書法;因為他們懂名作,所以敢對老闆說"這不是真的"~我從驚訝到噗嗤笑出聲,只歷經了很短的時間,藝術的殿堂啊不是這般經營的。

 

我即將要離開了,古董店老闆送了他寫的書法給我留念~二個字"俠女",挺喜歡這二個字的,老闆的毛筆字寫得不錯呀,可惜他不是名人,所以只好摹擬真跡賣錢?!

 

距離正式離開這家店,還有一小段時間,有一天股東的朋友要來台灣造訪,古董店老闆為了歡迎遠來的朋友,特地在圓山飯店辦了聚餐。

 

穿越冷冽的冬季夜晚,走進了氣氛暖烘的餐廳包廂裡,第一眼見到了2位遠道來的朋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一位老爺爺是船公司退休顧問,另一位年紀大約是4/50歲,他們臉上始終掛著親切笑容,即使是面無表情,嘴角也是輕輕上揚的。一桌子的老人家(平均年齡啦),就他們二位遠客顯的格外亮眼,"脫俗"-這美麗的辭藻聽說過,但我是在這天才真見過!"氣宇軒昂"應該是對他們二位比較貼切的形容吧!

 

餐敘即將結束了,古董店老闆提議再續攤,二位遠客禮貌的拒絶,笑容可掬的說道:"已經很晚了,我們回房晚上還要煉功呢 !",一整晚好奇心濃烈的我心裡想著:"煉什麼功啊,這麼認真,出國玩還煉呢?",天真又霸道的古董店老闆嚷嚷著:"沒住過圓山飯店的客房,走!大家一起去參觀他們的房間!"。

 

一行人就這麼走進了古意盎然的客房,他們繼續聊著,而我站在客房的書桌旁,呆看著書桌上的一疊金黃色書的封面,書名"轉法輪"約10來本,原來,是在台灣買的要帶回去送朋友的啊。那位遠客拿起其中一本對我說:"轉法輪-這本書很好,你也去買來看看,如果你煉法輪功,也會和我們一樣,我們都是沒有病的!",聽著他這般自信的談吐,莫名的好奇心,使我當晚就想著要儘快到書店買!


 

還記得,買到"轉法輪"這本書後,我是如飢似渴的讀完它的,在公車上,在辦公室中午吃便當時,都在閱讀著這本書,一頁接著一頁,看到了心中的疑問,又在書裡看到了答案,聽到了心底的聲音不停在問著:"然後呢?然後呢?",沒有很久,我看完了整本書,300多頁,就這麼和"法輪功"結下了很深的緣份!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曾開心的參加過同學的教會,也曾拜讀過"聖經";也曾結識佛教中的朋友,皈依過,吃素半年;也曾將念經當作每日功課,將楞嚴經視為寶書;還有其他的"外道"也多有接觸過。但我從沒有真正定下心來在哪一門裡認真的學習。也許是喜愛自由吧,也或許這些經歷埋下了相信神的種子,還有對那浩瀚宇宙存在著許多的疑問。



第一次看"轉法輪"時,我心裡很睹定的感受著:"這就是我要的!",就這樣,我信仰法輪大法,很開心的走在修煉自己的路上,看著自己跌倒了又再爬起,看著自己沒做好再從新做好,粹煉自己的過程啊,錐心而又孤獨,誰能真正的理解別人的內心世界呢,連自己都不一定理解自己的。

 

能夠明白的改變著自己,是多麼幸福的事啊!而提高的路,沒有止境,我堅信,只有成為美好的人,才能真正感覺幸福!因為美好的人,已擁有了美好~


 

 永和明慧學校"荳荳園"幼稚園的一位老師,在家長會時告訴家長:"看過三字經就更明白如何教育小孩",還強力推薦了一本很棒的譯本,智揚出版社,民國78年發行。現在已絕版了,我是在網路上買到了二手書。

 

這本三字經譯本很特別,坊間出版的白話翻譯,大都是翻譯文字的表面意思,而這本譯本,除了有注音,標示字意,簡單的白話注釋,最後特選出一些故事性濃厚的典故,做了詳盡的描述,使各年齡層的讀者更加了解內文的來龍去脈。最重點的是,這譯本將中華文化中的修煉內涵,淋漓盡致的深入闡述。這是我目前看到最棒的"三字經譯本",受益匪淺,看完開頭4句的闡述,體會到自己不該時常問小孩,"你覺的好不好吃?","你喜不喜歡?"。

 

問的太頻繁,使得小孩習慣區分~什麼才喜歡,什麼不喜歡。恐怕這樣造成心性容量變小,自我意識膨漲,突顯好惡,進而開始不恰當的習性追求~這是我對"性相近 習相遠"的部份理解。

 

有空時,我會找時間讀這本三字經譯本給小孩聽,幾句一個段落,分段說明,由於譯文內容有許多文言文,還好沒有太困難,才疏學淺的我還可以大致明白,搭配白話譯文和摘錄的故事,小孩可以比較容易深刻瞭解。這本真是很好看的課外讀物,連愛電視的老公都說:"這本書很棒!"。

 

在這本書中"序"的末段寫道:"經:是不變的道理。古人只要把一本書稱做[經]的,一定是非讀不可的好書.....它所具備的價值,必定是非常崇高了。"

 

不知古時候的教育,是否有"叛逆期"的論述,到目前我還沒有聽說過。古時人們,10幾歲就成家了,年紀輕輕就承擔著責任,我猜想應是沒有多餘的精神"叛逆"吧。

 

教育小孩和自己,真是一項大工程啊,慎選好教材,好方法,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