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月孕期該補充的營養素
- 2013 / 02 / 28 04:30 PM
轉貼自 樂適生活坊
獻給想懷孕和正在懷孕的准媽媽們!請用知識給寶寶贏在起跑線吧!2013年准備懷孕滴女生來看看噢:送給你們!請分享讓更多女性知道。。
懷孕第一個月
主打營養素:葉酸
作用:防止胎兒神經器官缺陷
補充葉酸可以防止貧血、早產,防止胎兒畸形,這對妊娠早期尤為重要,因為早期正是胎兒神經器官發育的關鍵。孕媽媽要常吃富含葉酸的食物,如面包、面條、白 米和面粉等谷類食物,以及牛肝、菠菜,龍須菜、蘆筍、豆類及蘋果、柑橘、橙子等。除了食補以外,還可以口服葉酸片來保證每日所需的葉酸。
懷孕第2個月
主打營養素:維生素C、維生素B6
作用:緩解牙齦出血、抑制妊娠嘔吐
懷孕的第2個月,有些准媽媽會發現自己在刷牙時牙齦會出血,適量補充維生素C能緩解牙齦出血的現像。同時,可以幫助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牙齒疾病。生活中的維生素C來源於新鮮的水果蔬菜,比如,青椒、菜花、白菜、蕃茄、黃瓜、菠菜、檸檬、草莓、蘋果等。
Tip:烹煮以上食物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維生素C大量流失。
對於那些受孕吐困擾的准媽媽來說,維生素B6便是妊娠嘔吐的克星。維生素VB6在麥芽糖中含量最高,每天吃1-2勺麥芽糖不僅可以抑制妊娠嘔吐,而且能使 孕婦精力充沛。富含維生素B6的食品還有香蕉,馬鈴薯,黃豆,胡蘿蔔,核桃,花生,菠菜等植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中以瘦肉,雞肉,雞蛋,魚等含量較多。
懷孕第3個月
主打營養素:鎂、維生素A
作用:促進胎寶寶生長發育
鎂不僅對胎兒肌肉的健康至關重要,而且也有助於骨骼的正常發育。近期研究表明,懷孕頭三個月攝取的鎂的數量關系到新生兒身高、體重和頭圍大小。在色拉油、綠葉蔬菜、堅果、大豆、南瓜、甜瓜、葵花籽和全麥食品中都很容易找到鎂。另外,鎂對准媽媽的子宮肌肉恢復也很有好處。
胎兒發育的整個過程都需要維生素A,它尤其能保證胎兒皮膚、胃腸道和肺部的健康。懷孕的頭三個月,胎兒自己還不能儲存維生素A,因此孕媽媽一定要供應充足。甘薯、南瓜、菠菜、芒果都含有大量的VA。
懷孕第4個月
主打營養素:鋅
作用:防止胎寶寶發育不良
這個月准媽媽需要增加鋅的攝入量。准媽媽如果缺鋅,會影響胎寶寶在宮內的生長,會使胎兒的腦、心髒、等重要器官發育不良。缺鋅會造成孕媽咪味覺、嗅覺異 常,食欲減退,消化和吸收功能不良,免疫力降低,這樣勢必造成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富含鋅的食物有生蠔、牡蠣、肝髒、口蘑、芝麻、赤貝等,尤其在生蠔中含量 尤其豐富。
Tip:補鋅也要適量,每天膳食中鋅的補充量不宜超過45毫克。
懷孕第5個月
主打營養素:維生素D、鈣
作用:促進胎寶寶骨骼和牙齒的發育
孕媽咪懷孕的第5個月後,胎寶寶的骨骼和牙齒生長得特別快,是迅速鈣化時期,對鈣質的需求簡直是劇增。因此從本月起,牛奶、孕婦奶粉或酸奶是准媽媽每天必 不可少的補鈣飲品。此外,還應該多吃以下這些容易攝取到鈣的食物,如,干乳酪、豆腐、雞蛋或鴨蛋、蝦、魚類、海帶等。另外,准媽媽應每天服用鈣劑。需要注 意的是,鈣的補充要貫穿於整個孕期始終。
當然,單純補鈣還是不夠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有效吸收,孕媽媽要多吃魚類、雞蛋,另外曬太陽也能制造VD,孕媽媽可以適當曬曬太陽,但是首先要做好防曬工作。
懷孕第6個月
主打營養素:鐵
作用:防止缺鐵性貧血
此時的准媽媽和胎寶寶的營養需要量都在猛增。許多准媽媽開始出現貧血症狀。鐵是組成紅細胞的重要元素之一,所以,本月尤其要注意鐵元素的攝入。
為避免發生缺鐵性貧血,准媽媽應該注意膳食的調配,有意識地吃一些含鐵質豐富的蔬菜、動物肝髒、瘦肉、雞蛋等。還可以從這個月開始每天口服0.3—0.6克硫酸亞鐵。
懷孕第7個月
主打營養素:“腦黃金”
作用:保證嬰兒大腦和視網膜的正常發育
DHA、EPA和腦磷脂、卵磷脂等物質合在一起,被稱為“腦黃金”。“腦黃金”對於懷孕個月的准媽媽來說,具有雙重的重要意義。首先,“腦黃金”能預防早 產,防止胎兒發育遲緩,增加嬰兒出生時的體重。其次,此時的胎寶寶,神經系統逐漸完善,全身組織尤其是大腦細胞發育速度比孕早期明顯加快。而足夠“腦黃 金”的攝入,能保證嬰兒大腦和視網膜的正常發育。
為補充足量的“腦黃金”,孕媽咪可以交替地吃些富含DHA類的物質,如富含天然亞油酸、亞麻酸的核桃、松子、葵花子、杏仁、榛子、花生等堅果類食品,此外還包括海魚、魚油等。這些食物富含胎寶寶大腦細胞發育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有健腦益智的作用。
懷孕第8個月
主打營養素:碳水化合物
作用:維持身體熱量需求
第8個孕月,胎兒開始在肝髒和皮下儲存糖原及脂肪。此時如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將造成蛋白質缺乏或酮症酸中毒,所以孕8月應保證熱量的供給,增加主糧的攝 入,如大米、面粉等。一般來說,准媽媽每天平均需要進食400g左右的谷類食品,這對保證熱量供給、節省蛋白質有著重要意義。另外在米、面主食之外,要增 加一些粗糧,比如小米、玉米、燕麥片等。
懷孕第9個月
主打營養素:膳食纖維
作用:防止便秘,促進腸道蠕動
孕後期,逐漸增大的胎寶寶給准媽媽帶來負擔,准媽媽很容易發生便秘。由於便秘,又可發生內外痔。為了緩解便秘帶來的痛苦,孕媽咪應該注意攝取足夠量的膳食 纖維,以促進腸道蠕動。全麥面包、芹菜、胡蘿蔔、白薯、土豆、豆芽、菜花等各種新鮮蔬菜水果中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孕媽咪還應該適當進行戶外運動,並養 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
懷孕第10個月
主打營養素:硫胺素(維生素B1)
作用:避免產程延長,分娩困難
最後一個月裡,必須補充各類維生素和足夠的鐵、鈣、充足的水溶性維生素,尤其以硫胺素最為重要。如果硫胺素不足,易引起准媽媽嘔吐、倦怠、體乏,還可影響分娩時子宮收縮,使產程延長,分娩困難。硫胺素在海魚中的含量比較高
- 小孩4歲有書陪 未來大腦更發達
- 2012 / 10 / 26 06:36 AM
小孩4歲有書陪 未來大腦更發達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10月15日 下午5:36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家有幼童的家長注意了!研究顯示,
小孩4歲時的大腦正值關鍵發育期,如果有童書、益智遊戲的陪伴,或到動物園和遊樂園參觀,都可以刺激大腦,讓他們在18-19歲時有較佳的語言及思考能力。學者指出,幼童的大腦對環境非常敏感,即使家裡的一些微小變化也會長期影響大腦的發展。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社會,愈來愈多的小孩不再閱讀,而是把時間放在電視及電玩上。英國最近的調查發現,在有6歲小孩的家庭裡,不到3分之1的父母能夠每天讀書本給小孩聽;另有5分之1的小孩表示,如果他們手上拿著書本且被朋友看到,他們會感到不好意思。
然而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顯示,小孩若在4歲時有閱讀童書的習慣,他們18-19歲時語言及思考能力都發展得較為快速。另外,進行益智遊戲、到遊樂園或動物園參觀也有幫助。然而,如果小孩是在8歲才接觸到童書或其它活動,對於大腦的影響就沒有那麼大,顯示4歲是個重要的關鍵時期。
研究員拜訪家裡有小孩的64個家庭,分別在小孩4歲及8歲時造訪,他們紀錄小孩是否有接觸到書及玩具,並且在15年後替他們做大腦掃描。研究結果發現,小孩若在4歲時有接觸書本、益智遊戲,他們的大腦發育較為良好,並且在語文理解的測試中表現較佳。
研究員在掃描受測者大腦後發現他們的大腦皮層變得較薄。研究員指出,人的大腦如果愈常在認知上受到刺激,他們的大腦皮層就愈薄。領導研究的厄費持(Brian Avants)博士表示:「研究結果指出幼童大腦對環境的敏感性,即使家裡的一些微小改變也會長期影響大腦的發展。」
這個研究發表於今年的神經科學學會。
- 提升寶寶的專注力
- 2012 / 03 / 29 07:12 AM
這篇文章真的很棒,讓我想來把家裡玩具收一收,不然傑克走個幾步就會碰到一個玩具(真是個幸福的小子),常常叫他去拿A玩具,他碰到B玩具就開始玩了起來,跟媽媽我有夠像,常常要找上某個網頁找資料,喵到FB的分頁就會開始點個遊戲來玩,完全忘記正事要做,原來專注力是要從寶寶時期就開始的.....
採訪╱施娟娟
諮詢╱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研究所 王珮玲教授
參考書籍╱《你知道孩子的氣質嗎?》遠流出版
這回的氣質傾向談的是寶寶的注意力分散度,也就是專注力,一般人總覺得專注力高有利於學習,不過你可知道專注力高的寶寶也有不容易教養的一面?而對於容易分心的寶寶來說,專家也有妙方提升他的專注力喔!
王珮玲教授指出,注意力分散度指的是寶寶是否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干擾,進而改變他原本在進行的活動,也就是他的注意力是否容易被轉移。外界刺激則包括聲音、光線、人、事或物。由於寶寶在嬰幼兒時期的注意力普遍較學齡期低,因此這部分的氣質傾向通常必須等到較大之後才能做更清楚的區辨,不過在寶寶還小的時候,爸媽還是可以從下列幾個地方觀察他屬於容易轉移注意力或是專注度較高的孩子:
* 當寶寶肚子餓而哭泣時,抱他、搖他或是給他奶嘴等對他有吸引力的東西是否 能夠使他停止哭泣一分鐘以上?
* 因尿片濕掉或身體不舒服而哭泣時,是否可以玩具或是摸手、拍腳等方式轉移他的注意力,進而安撫他的情緒?
* 情緒不好的時候,是否容易以其他方式逗他開心?或是持續地悶悶不樂?
等到寶寶進入幼兒以及學齡期之後,爸媽可以進一步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寶寶的習性:
* 吃東西的時候若有外人進入,是否會不自覺地抬起頭來看看是誰?
* 是否會因為其他外界的人、事、物而停下手邊的工作?例如在家中或學校看書或進行某些活動時,是否會因為窗外的聲響而停止手邊的活動,跑到窗邊或門外探望?
* 上課時,屬於專心上課或是容易受外在事物影響因而分心?
* 聽爸媽或老師說故事時,會融入故事情境,還是東張西望?
* 想要買某個玩具或要求爸媽為他做一件事時,爸媽是否能以其他事物來引開他的注意力?
王珮玲教授強調,氣質傾向並沒有好壞之分,最重要的是了解寶寶的特質,並適當地引導他,反過來,爸媽應盡量避免否定或責怪寶寶行為不當,以下是王珮玲教授提供的教養原則。
專心寶寶教養tips
若寶寶屬於專注力較高的類型,在嬰幼兒時期,比較困擾爸媽的可能是寶寶哭泣不休,爸媽比較無法以寶寶感到有趣的人、事、物來安撫他,使他停止哭泣。此時,爸媽必須先了解寶寶哭泣的原因是什麼,例如可能是肚子餓、尿布濕,或是穿新衣服讓寶寶不舒服等等,並針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如果寶寶還是哭鬧不休,爸媽也不必過於憂慮或感到煩躁,因為寶寶可能是藉此發洩精力,哭累了就會停止。
等到寶寶離開了嬰幼兒時期之後,他的專注力能夠幫助他專心學習。不過有時候寶寶會因為過於投入某件事物,而忽略周圍環境的變化。這些狀況小至爸媽叫他卻沒有任何回應,大到瓦斯外洩卻太晚察覺等等。對於這樣的寶寶,爸媽除了要對寶寶沒有回應有所諒解之外,同時也要協助他多留意週遭的環境變化。
好奇寶寶教養tips
注意力較低的寶寶,在嬰幼兒期比較容易照顧,尤其是哭泣時比較容易用引開注意力的方式使他停止哭泣(不過,使寶寶停止哭泣的關鍵還是要找出他哭泣的原因並加以解決!)不過在某些情形下,以及寶寶比較大之後,爸媽就要慢慢培養他的專注度。
* 寶寶進食時,應將會引起寶寶興趣的東西移走,或是不要開電視,以免寶寶不專心或不想吃東西。
* 同理,陪伴寶寶玩遊戲或看書時,應盡量避免有外在的干擾物。
* 做一對一的活動:無論是玩遊戲或是看書,爸媽可以與寶寶一對一地進行,抓住他的注意力,使他專注做一件事。
當寶寶開始學習事物時,下列方式可以作為提升其注意力的參考:
* 學習環境盡量簡單:因為孩子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擾,在學習的時候應盡量將可能讓他分心的事物移開,例如玩具、故事書,同時也要減少外界的聲音,例如電視聲或是說話聲音。
* 分段學習:因為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可以採取分段學習的方式,每次學習的時間設定在他能專注的時間長度,不必太長,但學習次數可以增加。
* 在寶寶完成工作後讚美他。當寶寶專注地完成一件事,爸媽一定要加以讚美,無論是用語言或是擁抱的方式,都能鼓勵他。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 孩子為什麼需要塗鴨?
- 2012 / 03 / 27 03:52 AM
我一直覺得自己很沒畫畫的天份,程度大概停留在小學3年級,真的真的很差,看了以下的文章中於找到原因,原來我的創意一直被我媽扼殺,為什麼不讓我塗牆壁啦,以前我超愛拿到筆就去牆壁上鬼畫符一通,媽媽下班後就會招來一頓毒打,被打個幾次我也不愛畫哩!
最近剛好再問我朋友要不要讓小孩學畫畫,我的答案是絕對肯定,其實我要的不是傑克要變畢卡索,而是那個畫畫創作的過程對他的啟發,小朋友的想像空間很大,我真的很想讓他自由發揮,塗滿我家牆壁我也不在意...
我要拿這篇文章去跟我媽盧,妳看看啦~
孩子為什麼需要塗鴨? .
報導/陳幸伶~學前教育雜誌~
家有小小孩,只要爸媽一不留神,寬大的白牆、淺色的皮沙發或桌面,總免不了成為「小小畢卡索」的現成畫布,到處散布著塗鴉的痕跡。因此,一談到幼兒塗鴉,很多爸媽的腦袋中總會浮現成堆的問號:孩子為什麼這麼愛亂畫?究竟該阻止孩子,還是放任他隨意畫?
塗鴉是練習創造的重要過程
所有偉大的發明和經典之作,都來自一再的實驗和練習。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林千鈴指出,每個人生來都有創造力,但只有具行動力者能把它創造出來。成長中的小小孩,腦中也總是想著很多東西,但能力有限的他,只能把在腦中閃過的幾千個念頭,抓取某樣,用他知道的方法表現出來。
林千鈴館長強調:「孩子的塗鴉遊戲是一種從虛到實,從無到有,從想到做的過程。而且創造是永遠的現在進行式,不是一次就可達成的任務。」因此,她提醒爸媽,孩子畫不像、會反覆畫是因為他正在練習,唯有經過持續的演練,孩子才能慢慢消化整理,把他心中所感受的,變成大家都看得見的圖像。
塗鴉可促進感知覺統合
任教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授陸雅青則指出,幼兒依賴感覺和動作經驗去認知他的環境與自己的存在。塗鴉的動作發展,通常是由肩膀關節運動,慢慢進步到運用手肘、手腕及手指關節。當孩子塗鴉時,等於提供孩子練習手部的操作,再由簡而繁地增進手部和整個身體以及手和眼的協調;而塗鴉過程中的造形和色彩的刺激,也可促進孩子視知覺的成長。
此外,陸雅青教授也說明,當孩子塗鴉時,必須用眼去觀察物體,將「視覺」形象轉變成「心象」,當孩子轉化的能力愈強時,感覺經驗的累積往往也會比較豐富。而多元的繪畫或塗鴉媒材,也將同步引發孩子嗅、聽、味和運動覺等感覺統合作用。所以塗鴉創作是幼兒感知外在世界的綜合形象,加上身體動作協調發展程度所呈現的一種自我的表現,一種本能的反應。
塗鴉表達需求與情緒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助理教授范睿榛提醒爸媽,對於語言能力有限,辭庫量還沒存到足以清楚表情達意的幼兒來說,這類「密碼」似的塗鴉創作,其實是他們展現內心情意感知的另類「視覺」語言。
范睿榛教授指出,相對於過去整日在藍天下、草地或曠野上自由跑跳的孩子,現代孩子普遍缺乏伸展肢体的機會及多元的感知覺經驗。肢體發展及對環境的認知與繪畫有關,當孩子在牆上恣意塗鴉時,他正傳遞出身體的訊息:「我想動,我需要遊戲!」塗鴉也會洩漏出內在情緒與喜好。窗外的雷聲讓孩子嚇了一跳,孩子選擇用狂亂的筆觸和顏色記下對打雷的感受;剛學會禁止標幟圖示的女孩,不喜歡媽媽對她生氣,便畫出禁止媽媽生氣的圖示表達抗議……。給孩子紙筆或黏土,創作裡將說出各種心情故事。
塗鴉經驗影響人格形成
此外,在人格初形成的幼兒階段,父母對孩子塗鴉遊戲的態度,也將對他日後人格的養成,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陸雅青教授指出,父母若否定了塗鴉創作是幼兒的一種原創表現,老是以「畫得像」或「做得像」這單一標準來指導孩子,孩子可能會對自我的能力感到懷疑,覺得自己不會畫、沒創造力,可能因此產生退縮、被動、沒自信的人格特質;有些被大人糾正過的孩子怕畫錯或做錯,甚至選擇不再創作或只敢描繪別人的圖。
此外,有些想塗鴉的孩子,因為曾被大人責罵不准亂畫,被壓抑衝動的經驗,讓孩子誤以為所有內在衝動都是錯誤的,因而產生罪惡感。她提醒父母,孩子若總是在壓抑的狀態,還可能造成孩子害怕與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所以,大人可別小看塗鴉遊戲的重要性呢!
- 1~12個月寶寶...發展成長遊戲(四)
- 2012 / 03 / 22 01:36 PM
10個月大寶寶-各項成長遊戲
10個月的寶寶一般都能長時間平穩地坐著玩耍,讓寶寶學會專注地獨自玩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平時不要過分逗弄小孩。你要盡量和他互動,例如和他說話、微笑或從旁關心他,但不要一直有事沒事就逗弄他,以免養成他粘人、磨人、任性及過分依賴的壞習慣。如果他能獨自一人很專注地玩玩具時,就讓他專心的玩,盡量培養他玩遊戲的熱忱,注意不要中斷他的玩耍或強加干涉,應該多多給予誇獎和鼓勵。
父母可從平時遊戲活動中培養他的專注力、思考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全的人格。
一、配配看
一般的積木或組合玩具常會用到重疊、插入、蓋上或拔出等的動作技巧,這些動作可讓寶寶充分運用到手指指尖或手指頭,可增加手指的靈活度及專注力。其實,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物品,也可成為寶寶的最佳玩具,例如:紙箱、紙盒、線軸、瓶瓶罐罐…..等,只要加點巧思,也可運用到以上的操作技巧,就可讓他玩得不亦樂乎喔。
方法:拿個鞋盒,盒蓋上挖2個大小不同的洞,洞口以你要寶寶插入的物品的寬度為準,例如乒乓球和小塑膠碗,讓這2件物品剛好卡在大小洞口,再拔出來。就像小寶寶喜歡把浴缸的塞子拔起來、塞進去一樣。這個遊戲不但可訓練寶寶的手指技巧,亦可讓他學會分辨大小、增加手眼協調,及專注力。
二、交朋友
寶寶看寶寶越看越有趣,寶寶喜歡和同齡的小朋友相處,看到他們會笑、會打招呼。如果寶寶不會和小朋友打招呼,有可能是沒有機會和小朋友接觸。當寶寶開始學站立時,或牽手學走路時,最好常帶他到有小朋友的地方看他們遊戲、跑步等的活動。當寶寶看到別人在學步、遊戲時會特別開心,這會促進他想要參與,而加快想學會走路的慾望,及奠定將來與人相處的良好基礎。
所以家長要帶寶寶和不同年層的小朋友交往,孩子們和孩子們在一起較少怕生,也可互相學習。但家長最好在旁觀察,如寶寶有不好的動作,或模仿他人不良的習慣,都要適時與予改正。改正不是責備,寶寶這時已懂得大人心意,不要嚇著他,以免影響他日後的學習。
三、聽聲取物
這個月的寶寶認知能力發展很快,已經學會聽聲指物,問他熟悉的東西或圖片時,他會用手指指出。讓寶寶透過聲音的重覆刺激,他會更容易學會更多的新事物。
方法:放2-3種寶寶的玩具在他手拿得到的地方,媽媽先教他玩具的名稱,然號說:「把大象拿給媽媽。」如果他拿對了,要表揚及讚美,例如說:「好棒喔!這是大象。」如果拿錯了,媽媽和寶寶一起玩這個遊戲,並介紹這個玩具的特徵。例如,大象鼻子長長的;猴子會爬樹、喜歡吃香蕉;車子會跑;兔子耳朵長長的等,這樣寶寶很快就能分辨清楚了。
四、滾鐵罐
這是很有趣的爬行訓練遊戲,能促進寶寶的全身運動。
方法:在奶粉罐裡面裝些滾動時會發出聲音的小物品,如彈珠、鈕扣等。讓寶寶邊爬邊滾動奶粉罐,物品和奶粉罐滾動發出的聲音,會吸引寶寶一直想滾動它,他會很開心喔!媽媽也可以把奶粉罐先滾到遠處,讓寶寶爬過去再滾回來。
五、蹲下撿物
前2個月的寶寶應學會扶著東西,雙腳分開平衡地站立了;到上個月學會雙手扶著東西學路;接著就可單手扶物向前移動,這時可教他蹲下再站起來的動作。蹲下撿物是應用上下肢協調,及手、眼配合較複雜的運動,每個寶寶的成長規律不同,如果寶寶還不會,只要耐心教導,假以時日也一定學會。記得不要太勉強寶寶喔!
方法:寶寶會單手扶物前進時,大人將玩具放到寶寶的腳旁,引誘他蹲下來檢。他會一手扶著東西蹲下來,另一手去檢玩具,然後再站起來。但有時因想急著檢新鮮的玩具而摔倒,大人要在旁看護。但學步期的小孩幾乎沒有不摔跤的,小孩摔跤時大人要保持鎮定,不然反而容易嚇到小孩。
如果寶寶不敢蹲下來,不要勉強他,可以牽著他的一隻手,另一隻手學檢物,先讓他適應蹲下和站起來的動作,漸漸他就會獨立扶著家具或其他物品蹲下去檢東西了。
11個月大寶寶-各項發展遊戲
為了讓寶寶從出生那天起就能接受刺激,充分發揮潛能,媽媽或照顧者對寶寶而言就顯得格外重要。相對的,也必須有正確的養育方式,並具有無限的愛心和耐心。所有的養育方法都需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愛」,在給寶寶任何活動或遊戲中,要經常讚美、誇獎他的表現。當他接受到愉快的刺激時,腦中的「中腦皮質」系統就會發揮作用,使他學習順暢,因而樂於學習。
研究指出,經常受到適度刺激及關懷的寶寶,遇到困難時,自己就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地付出行動。而有這種能力及行動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
這個月齡的寶寶自我意識更強了,很多事情喜歡「自己動手做」,例如要自己拿湯匙吃東西、自己拿杯子….等,不要大人餵他或代勞。同樣,他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好,模仿能力也很強,身邊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他模仿的對象,所以大人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讓他在溫馨、祥和、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就是給孩子最好、最永恆的寶藏。
一、好好吃
看到美味的食物人人想吃,寶寶也不例外。他可能迫不及待希望食物趕快入口,但媽媽要把握餵食要訣,一定要注意:食物不能太燙,約近人體體溫即可。平時寶寶自己拿湯匙進食,不但可訓練手指靈活還能培養獨立能力,應多讓他自己來。但如果這種食物是寶寶從未吃過、喝過的,最好由媽媽親自喂他,因為大人要教寶寶用舌尖感受食物的美味。
方法:餵食時,媽媽自己先示範吃一口,邊吃邊說:「真好吃!」然後再說:「啊!」讓他打開嘴巴,給他吃一、二口後,再把食物放在他對味覺最敏感的舌尖,讓他品嘗食物的味道,不要一下子就把食物放入嘴巴的最裡面。
二、找圖遊戲
寶寶喜歡做尋找的遊戲,透過玩而學習新事物。讓寶寶學習把言詞和圖片連結起來,記憶圖片的名稱,練習手的動作和爬行的動作,及增加記憶能力。
方法:在大紙盒上貼一張寶寶熟悉的圖片(如動物、水果、汽車、家人照片….等),和他一起坐在地板上,跟他說這張圖片的特點。例如「小白兔耳朵長長的」、「汽車嘟!嘟!響」、「娃娃在笑,好可愛!」等,讓他好好看一會圖片。熟悉後,再將紙盒轉向,問他:「小白兔呢?怎麼不見了?」寶寶會將紙盒翻來翻去,終於找到小白兔了,他會笑得好開心喔!別忘了讚美他:「你好棒!」、「寶寶真聰明」。如果寶寶不去找,可把圖片再轉回來,重複以上動作。每天玩一次,如果寶寶不願意再玩了,就不要強迫。
玩幾天後,再貼新的圖片在另一面,叫寶寶先找出第一張,再找新的圖片,每次要加幾張,可視寶寶的學習情況而定,這個遊戲可玩好一陣子。
三、盡情塗鴉
讓寶寶開始學習使用蠟筆或彩色筆盡情塗鴉,可發展他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對色彩的興趣,及提供對自我世界的探索。
方法:讓寶寶先看著你用蠟筆在紙上畫些簡單的圖案、塗上顏色,引起他的興趣後,再給他一支蠟筆,讓他把玩一下,告訴他:「這是蠟筆。」教他用全手握筆。開始可手把手教他在紙上畫,最後放開手讓他自己塗鴉。不管他的「傑作」如何,都要誇獎他。
如果寶寶拿了筆要亂塗家具或牆壁,要告訴他蠟筆或彩色筆只能畫在紙上,建立他正確的習慣。
四、選選看
你是否曾有過拿幾樣東西讓寶寶挑選的經驗?寶寶想喝水了,想吃東西了,不要直接拿給他,再拿另一樣不同的東西讓他選,當你的寶寶有機會做選擇時,可能會產生很有趣的「笑」果,及學習思考、認知的效果。在選擇嘗試中,他會學會了解自己的需求及認知各項物品的功能。
方法:利用日常用品讓寶寶做選擇,如他要吃稀飯時,給他一根湯匙及一支小叉子讓他選;喝水時,給他一杯有裝水的杯子及一杯沒裝水的杯子隨他挑選;出門時,問他腳上應該穿襪子還是手套;洗手時,問他該用香皂還是積木……等。
如果他選錯了,那麼就照他選的給他,將錯就錯,讓寶寶自己親身體驗錯誤。就讓他用小叉子吃稀飯;喝沒有水的杯子;腳上穿手套;用積木洗手。在有趣的試行錯誤中,你跟他一起歡笑吧。接著,讓他再選一次,如果他選對了,要讚美他。有時寶寶會故意選錯,對這種滑稽錯誤他感到非常有趣,這時你就幽默一下,跟他開懷大笑吧!
12個月大寶寶—各項發展遊戲
快週歲了,大部分的寶寶都能獨立站立,有些已會扶著東西移步前進。學會走路的孩子會四處走動,個人的發展差異逐漸加大,隨著活動範圍的擴大,真實的智能也開始萌芽。
研究報告指出,給寶寶活動的空間越廣,刺激腦部的機會越多,發揮作用的能力就越佳,到了3-4歲的智能就越好。所以不要讓寶寶在雜亂的空間,或玩具太多的房間內活動,會妨礙他的積極探索,影響智能發展。
週歲的寶寶,有的雖說已會「學走」了,但是手腳尚不靈活,一定要不斷的重複練習,不要限制任何寶寶可練習走路的機會,讓他自己走,不要老是牽著寶寶的手走,在搖搖晃晃及愛的掌聲中,他學會如何平衡及有獨立成長的機會。但要注意周圍環境的安全,注意家具是否有尖銳的角及邊緣,收好危險物品等,讓寶寶在寬敞ˋ安全的空間中成長。
一、推紙箱前進
有些寶寶快週歲了還不太會走路,除特殊情形外,家長不必過分擔憂,可透過有趣的遊戲活動,幫助努力嘗試要站起來的寶寶開始走路。
方法:找一個和寶寶站起來時,可用手撐在上面同高的空紙箱,重量不宜過重。讓寶寶在乾淨的地板上推著紙箱練習走路,媽媽從旁鼓勵、引導他。當寶寶發現他可以自己推著東西前進時,通常會雀躍不已,孩子都很喜歡這個充滿樂趣的遊戲。
二、貼五官
父母可透過這個遊戲讓寶寶認識自己的五官外形,從認識自我開始,再認識動、植物等其他事物。
方法:
1.在厚紙板上畫一個人的頭形及臉形,最好也畫上頭髮,臉部空白留做貼五官用。用紙片製作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等,用來黏貼。
2.首先,家長指著自己的五官讓寶寶辨認,接著教他用手指出媽媽的鼻子、嘴巴…..等。也可拿出鏡子讓他看,告訴他這是寶寶的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
3.父母示範貼圖,有時可故意貼錯,讓孩子指出糾正過來。
4.讓孩子自己貼五官,只要貼對位置就好,不要求貼的比例正確。
三、裝手電筒
手的功能發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透過寶寶觀察大人拆裝手電筒的過程,讓寶寶自己動手裝手電筒,可培養寶寶的觀察力、專注力及訓練手部操作的靈活度。
方法:家長把手電筒從拆開、放上電池、套上燈泡,栓上蓋子、然後按上開關使燈泡亮起來,每一個步驟慢慢地、仔細地做給寶寶看,寶寶在旁觀看也會學大人的樣子去拆裝,家長從旁可看看寶寶能做到哪一步,寶寶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不要勉強他。此時也要告訴他,要愛惜物品,不要將手電筒亂扔、亂敲,否則會弄壞燈泡,燈泡就不會亮了。
四、分享好東西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增強,漸漸懂得想佔有或得到一件東西了。教寶寶與他人共同欣賞物品,凡事不能只從自我為出發點,從小培養他與人共享的情懷。當他體會大人願意與他分享事物時,漸漸地他也可能拿出自己的玩具,要與大家分享。
方法:家長在平日應經常和寶寶一同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將身邊美好的事物不論大小,都與寶寶分享。例如:你在摺棉被時,和他一起欣賞被單可愛的圖案:澆花時,和他一起看看美麗的花朵,耐心教他觀察葉子的紋路;出外郊遊時,跟他一起欣賞天上的白雲……等。你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愛,建立他對他人的信任,長大後也較會替他人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