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Hi! 我是 iloveav8d,歡迎參觀我的部落格

晚婚族愈來愈多,生育年齡也不斷延後,二○一二年國內婦女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三十.一歲,較十年前增加三.二歲,且三十歲以上才生第一胎的女性占了近四十六%,高齡生產的情形愈來愈普遍,懷孕過程及胎兒罹患先天疾病的風險也大為提高。

 

除了高齡生育風險之外,現代女性為了兼顧職場與家庭,常常蠟燭兩頭燒,久而久之健康也亮起紅燈。尤其在環境、遺傳與內分泌失調等因素下,女性容易罹患紅斑性狼瘡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疾病,女性乳癌的發生人數更是逐年攀升。

 

女性特有疾病 婦嬰險加強保障

 

面對無法預知的疾病威脅,提早規劃保險是補強醫療防護網最好的方法之一,金管會保險局也建議,已擁有壽險、意外險及住院醫療險等基本保障的女性,可考慮投保婦嬰險,針對女性特殊疾病,或嬰兒先天疾病加強保障。

市面上的婦嬰險商品眾多,若僅就商品名稱來看,較難分辨其保障對象與保障內容,舉例來說,有些商品名稱雖有「媽咪」字眼,但保障對象只有婦女,或只保障嬰兒,因此在選購婦嬰險時,應從三大面向掌握商品重點:

 

◎投保年齡及懷孕週數

 

一般醫療險被保險人的最高投保年齡可達六十五歲,但壽險公司為降低高齡生育的風險,婦嬰險的投保年齡通常不超過五十五歲,有些商品更把最高投保年齡壓低至四十歲以下。

 

此外,為避免發生逆選擇,例如產檢發現胎兒異常才投保,針對妊娠期間或胎兒提供保障的婦嬰險,壽險公司會限制投保時的懷孕週數,以市售商品來看,最多以懷孕二十八~三十週為限。

 

◎投保對象

 

婦嬰險投保對象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只限孕婦投保,主要針對妊娠併發症提供理賠;第二類投保對象為一般婦女,針對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女性乳癌等女 性特有疾病提供保險金,但不含妊娠期間及生育的風險;第三類則是將妊娠、生育,以及女性特有疾病納入保障,保障範圍最廣。

 

◎保險期間

市售婦嬰險可分為終身險及定期險二種

最後必須注意的是,婦嬰險除了有懷孕週數的限制之外,保險公司核保時也會考慮孕婦的健康狀況,投保前若檢查出罹患妊娠高血壓、娠妊糖尿病等妊娠併發症,或發現胎兒有先天性重大殘缺,保險公司通常會婉拒承保,提醒有懷孕計劃或確定受孕的婦女越早投保越好。

衛生福利部調查,全國失能、失智需要長期照顧者約有七十二萬人,每位失能、失智者背後,至少都有一位照顧者必須放棄想要的生活,扮演被照顧者的雙眼、雙腳,或協助進食、翻身、沐浴、如廁等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工作。

 

九十萬照顧者 幾乎全年無休

 

因為長看患者完全需要仰賴他人協助,照顧者必須形影不離,生活及行為完全受限,根據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保守推估,全台至少有九十萬名的家庭照顧者,犧牲自己的健康與青春,扛下照顧家人的責任。

 

這些照顧者照顧家人十年以上占二十一%、照顧五~十年者占二十五%,照護時間越長,身心累積的壓力與情緒越多,調查發現,四十四%曾因照顧工作引發憂鬱症、中風等疾病。六成認為壓力無人知,資源替手不足,無法喘息。

二十%照顧者 女生放棄追求幸福  而男性照顧者 飽受社會歧視

 

常被認為不務正業,不但申請不到補助,還要面對承辦人員與旁人「好手好腳為什麼不去工作?」的質疑。而政府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照顧者原以為可以稍稍喘口氣,但這套計畫,與照顧者的需求相差太遠,一點都「不好用」。

衛生福利部規劃中的「長期照護保險法」草案,預計採實物及現金兩種給付方式,讓在家照顧臥床老人的家庭照顧者可領「照顧津貼」,草案預計今(二○一四)年十月送立法院審議,最快二○一六年上路。

依據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結果,與失能者同住的家庭人口平均四.五八人,政策性長照保險實施後,推估直接受益的保險對象約七十八萬人,加計與失能者同住家人約二七九萬人,合計共三五七萬人受惠,占全國總人口的十五%。

DRG採定額給付,醫院必須盡量降低醫療成本才有獲利空間,因此,羼弱或病況複雜的民眾便成為醫院眼中的「賠錢貨」。如果不想成為被醫院拒收或被要求提早出院的醫療人球,就要透過保險提高自費醫療的負擔能力。 住院天數下降 醫療險首選實支實付

早期住院醫療險以「日額型」為主流,也就是依照住院天數給付保險金,保戶住院天數愈多,可申請的理賠金額就愈高。然而,DRG上路後,每項疾病都有規範住院天數,超過的天數由醫院自行負擔,為了控管醫療成本,許多病患被要求提早出院,或者以門診手術取代住院手術。

根據健保署統計,二○一三年平均每人住院四.一五天,較二○○九年(即DRG實施前一年)的四.三九天,減少○.二四天。隨著住院天數減少,日額型醫療險的功能也逐漸弱化。

面對健保住院天數下降,日額型醫療險仍有其必要性,但保額不用買太高,大約一~二千元就夠,因應DRG限額給付,民眾最需要加強的是實支實付醫療險。

實支實付醫療險顧名思義,就是在保單限額內實報實銷,以補貼自付差額或全額自費的醫療項目。目前健保署開放自付差額的醫材共有六項,包括心臟支架、人工水晶體、人工髖關節、心律調節器、義肢、耐久性生物心臟瓣膜等。

<資料取自理財雜誌>

常聽見家長為孩子規劃終身險的目的是

"給孩子當作禮物"

試想想以下情況:

>>如果是買了定期型的(擁有了足夠保障)

    並把省下來的錢給孩子學才藝學技能(終身受用)

這樣是否才算是終身受用的禮物?

以敝人自身父母為例:30年前住院一天賠500元額度算很高了,但現在呢? 500元的終身型有用嗎?

 

也有些父母會想到"定期的一旦發生理賠就不能續保所以買終身"

別擔心!以醫療來說大多有保證續保條款"要保人交付保費,本公司不得拒絕續保"

也就是無論發生何病況,保險公司都不得拒絕續保。

所以不必有此擔心~~


嬰、幼兒的保障規劃,常是家長們的課題之一,多數的父母在小朋友出生之後,隨即就會幫小朋友投保保險,然而

該怎麼買,則讓相當多的父母親傷透腦筋。這裡以簡單的描述,讓新手爸媽們有個較為清楚的方向,也方便父母能

用小預算將小朋友的保障規劃好,並能將更多錢放在能夠長大的地方,畢竟小朋友日後的成長學習費用,會是另外

一大所需思考課題。

{首重疾病、意外醫療}
小朋友抵抗力較弱、跑跑跳跳難免容易受傷,疾病醫療與意外醫療是幼兒保障規劃的主要重點,在規劃上可同時

涵蓋『日額給付+實支實付』

 

而在基本的保障規劃完畢之後,則可以考慮加強重大疾病、癌症等保障,幼兒罹患的機率相對較低,卻不無可能,

十幾歲罹癌的案例相信新聞亦有播報過,因這類的保險幼兒保費也相對較低,可以考慮花少少的保費做個加強~
一次性給付類型,可以用來支應非治療行為的支出(如:營養食品、看護、民俗療法等等)而日額給付式保障幫忙

負擔治療過程所需支出

 

檢視過相當多的保單,發現不少是高保費、低保障的規劃類型,除了連目前所需保障都不夠之外,甚至有些是上古

時代的規劃(譬如沒有規劃實之實付部分),以現今的醫療方式來看,沒有實支實付保障的保單,根本可以說是呆

保單一份!令人匪夷所思~別再被業務員的"只要繳費20年就能保障終身給朦騙了!!實支實付沒有終身型,換言之

,你希望20年後就不再有實支實付的理賠嗎?

 

{真要選擇終身醫療呢?}
請確定是否涵蓋住院醫療與手術部分(須注意是否有包括門診手術)兩大重點部分~


有些業務會號稱"目前有融通理賠",而所謂融通理賠即為"此次有可能開放理賠,但下次不保證",畢竟買保險買的

是一份契約,如果您會擔心這部分,建議請業務給予契約條款而非僅以建議書而已來做判斷!

醫療技術會進步,許多新式手術,可能會不在當初保單的手術列表範圍內,因此,要注意條款對於「不在手術列表

」的手術,是依「健保手術範圍」、「與保險公司協議」、「由保險公司決定」還是「不理賠」的方式處理喔。

 

而市售商品中包含還本型與非還本型,請選擇非還本型即可(當然您若是錢很多倒是無妨~),因為還本型商品對年

輕人(55歲以下)來說沒有任何意義與價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