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台英婚俗差異 (三)

 

喜帖

由於婚禮準備期較長的緣故,英國另外有Save the date card。這種卡片是在已經決定婚期但是尚未選定地點時,先寄卡片給想要邀請的賓客,請他們先把當天空下來。等到婚禮地點確定之後再寄喜帖正式邀請。
來源: http://www.notonthehighstreet.com/

英國由於婚禮沒有紅包錢可收,所有開銷都是新人(或家長)負擔,宴客成本高昂。邀請的賓客人數平均來說是比台灣少的,對於人數估算也抓得比較精準。寄出的喜帖就是真的想要邀請來參加婚禮的人,並沒有寄帖子等於要紅包的暗示在。

一般建議是至少婚禮前三個月寄出喜帖,婚禮前一個月須要確認最終賓客人數。我們的宴客旅館則是要求十天前要給最終人數和飲食種類,由於他們要定食材的緣故,如果臨時再多追加一兩個人是可行的。但如果人數減少,因為食材已經準備了,我們還是必須付說好的人頭數。

英國喜帖上是以新人的名義發出邀請,我曾問過A是否需要將他的家長列入? 他說那是中世紀家族聯姻才會這樣做,現在沒人這麼做了。事實上A還寄喜帖給自己的父母親和爺爺,他們也很正式地回了email表示要參加。


婚禮流程


婚禮流程可以有很多變化,大致上可分為儀式和慶祝兩部分。儀式指的就是讓婚姻生效的過程,可以在教堂或是市政府指定場所。慶祝的部分變化就更多了,最常見的是含一頓正餐以及接下來的舞會。如果儀式和慶祝地點不同,例如儀式在教堂慶祝在旅館,那新人還需要把這之間的交通考慮進去。有時受限於儀式場地容納人數有限或是預算考量,新人會把賓客分為兩組: Day guest和Evening guest。Day guest是從頭參與到尾,儀式和慶祝都會參加的賓客,Evening guest就是只參與晚間慶祝而不參與儀式部分的賓客。我自己的婚禮因為儀式和宴客都在同個場地,所以省略了交通問題也沒有去區分day/evening guest。


台灣婚宴多半三個小時吃一頓飯就解決了,甚至大日子還可以一天參加兩場喜酒。英國婚禮儀式加慶祝有時長達八九個小時,可以從下午到半夜才散場。我自己的是從下午兩點半賓客進場到最後一位賓客離開是大約晚上十一點左右。旅館的場地可以讓我們使用到半夜一點,不過大家都累了,在十一點左右結束我覺得很好。

我自己的婚禮流程是這樣:
PM 2:30 賓客進場
PM 3:00 儀式 (公證人證婚)
PM 3:40 茶會
PM 5:00 Wedding Breakfast 晚餐
(因為是新人結婚之後第一餐,所以一律叫breakfast)
PM 7:00 Evening reception
 

儀式


儀式當中的新娘進場(Giving away, walk down the aisle)是很多英國新娘非常在意的一個環節--由誰帶進場。傳統上是新娘父親。很常在婚禮討論區看到準新娘發問像是她和生父不熟,是否可以由養父代替,父親過世可以由媽媽牽嗎? 諸如此類的問題。

入場順序根據我們google的結果,英國婚禮是新娘走前面,伴娘走後面,美國婚禮則相反,伴娘走前面,新娘走後面。我自己是決定讓伴娘先走,我走伴娘後面。結果當天實際入場時被伴郎插隊,變成伴娘、伴郎、最後才是我跟我爸。之前A的說法是伴郎會先在會場裡等待,當天實際狀況則是只有Best Man在裡面等,另外兩個伴郎在走廊等跟我們其他人一起入場。

入場

我們選擇的市政府證婚儀式會有好幾種證婚模板可以事先挑選,也可以選擇加入自己喜歡的誓詞或安排朗讀等等。關於誓詞的部分在前面這篇Google來的結婚誓詞講過了。

儀式當中都會有戴戒指、掀頭紗、新郎吻新娘這些經典片段,之後就是新人和兩名證人簽結婚證書接著證婚人宣布成為夫妻。



戴戒指

證人正在簽結婚證書,我們在前面玩
和證人(兩名伴郎)合照


儀式之後的茶會多半也是大合照時間,攝影師會用這時候和大家拍大合照還有新人指定的各組照片,ex: 男方家長/女方家長/男方朋友/女方朋友.....etc

晚餐是三道菜正餐,前菜/主菜/甜點/咖啡或茶。這部分事前就會調查好素食名單給餐廳,除了素食其他人吃的全部一樣。比起來台灣的喜酒菜色比較豐富好吃,但是英國好處是新娘不用換衣服不用逐桌敬酒,所以可以從頭坐到尾吃到完。

另外在主桌安排上,英國傳統是長型桌一字排開面對其他賓客。我一度覺得這樣很怪但是後來想想為了之後的演講方便就接受了。主桌八位分別是新人、新人雙親和主伴郎、主伴娘。我問過A是否他爺爺也需要坐主桌? 他說不用,父母就夠了,反而是台灣一般不會坐主桌的伴郎伴娘會坐主桌。這之間的差異點可能是因為英國婚禮以新人為主,所以對於新人來說最重要的朋友會被邀請上主桌。台灣婚禮以家族為主,所以家族裡輩分最高的長輩應該坐主桌。
 
照片前方長型桌是主桌

下集待續
婚禮流程--演講、蛋糕、舞會
習俗: 新娘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