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回 veryWed 部落格首頁 | 管理介面
最新文章

大腦發展情緒連結 數學好好玩

 

文/車先蕙臨床心理師

妝髮攝影/BingoBunny賓果邦尼攝影

 

 

一提到數學,對很多媽媽來講可能是從小學習過程中的夢魘!記憶中學習數學就是在課堂上,講一堆宇宙語,黑板上的符號都看得懂,但是理解起來就像從沒看過的宇宙文,搞得大腦都快燒起來了,還是不了解他們是什麼關係?奇妙的是,對於那些有數理頭腦的人來說,數學很簡單啊!就是這樣這樣、那樣那樣啊!



數學好不好,和大腦發展有關

其實,數學好不好跟我們天生的大腦結構有關。因為我們大腦皮質層區分為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負責很多不同的功能。而大腦正上方(解剖上稱為頂葉皮質;parietal cortex)這個區域,就和數字認知息息相關。最近發表的科學證據是由三名腦科學教授:Joonkoo ParkDenise C. Park,Thad A. Polk,針對27位年齡介於1839歲之男女受試者所進行的腦功能觀測,所得到的結果。這個實驗請受試者計算簡單的加減乘除問題,然後進行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攝影)檢查,觀察腦部活躍情形。結果發現:大腦頂葉區的右邊與計算數量有關,但是左邊則與加減乘除運算有關。

 

特別的是,如果要進行複雜的數學邏輯思考,則需要左右兩邊的頂葉皮質區相互溝通交流。而且兩側皮質交流越明顯,受試者答題速度越快且越正確。這個研究確切地告訴我們:數學好不好,真的是與大腦功能有關係,特別是左右頂葉皮質區的交流溝通。這個研究結果給我們很好的啟發:訓練頂葉皮質區很可能會讓人的數學能力變好。另外,有個研究(Davis C.L.等,2011)對兒童進行3個月的逆向眼動實驗,結果發現兒童的數學成績隨著訓練次數增加而提升。多訓練逆向眼動的孩童,其數學成績變高。可見,孩子的數學金頭腦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呢!

 

數學好不好,和情緒連結有關

數學不好的家長可能自己都有這樣的經驗:想到數學,心中自然地湧上一股厭惡感、挫折感、恐懼感交織而成的某種不知名感受!如此五感交雜的感受是一種對數學的制約反應,一個不斷累積失敗經驗糾纏而成的結。想到數學頭就暈了!

 

事實上,這種對數學的厭惡感,會降低學習數學的動機和興趣。當小學生開始「考試」,有關數學的情緒性記憶就會漸漸被扭轉。導致原本好玩有趣的數數,變成考試的分數。「數字」從「中性的符號」變成帶有高低、好壞的評價。分數高低代表著孩子的能力高低、成就高低、認真努力的程度等等,更糟的是有些人還拿數字高低來評價一個孩子的「好」與「壞」。所以,數學成績可能就會被嵌入個人自我概念裡面,高分等於「好學生、好孩子」、低分等於「壞學生、壞孩子」。

 

久而久之,數學成績扭曲了一個孩子的自我評價,「數學不好」也跟「我不好」連結在一起。這樣一來,學習數學就會跟某種情緒性的自我評價聯結在一起。如果數學成績不好,漸漸地就會產生「我不好」的失敗感,也因此為了逃避這種「我不好」的感覺,逃避學習數學的機會漸漸會變成一種無意識的習慣,並連帶引起厭惡數學的情緒感受。所以,要讓孩子對數學產生好感,千萬不要以數學成績的好壞來回饋他們。

 

讓數學變好玩

從前面談到的大腦功能和情緒制約兩個層面,家長們不難理解「數學好不好」是生理與心理兩個因素交互運作而結成的果實。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的是促進他們的大腦發展,並且讓他們對數學產生好感。

 

家長們要如何刺激寶貝們的頂葉皮質發展呢?其中一個簡單的方式就是運動,因為運動原本就可以活化腦部。另外,還可以玩一個好玩的遊戲(逆向眼動作業antisaccade task)。逆向眼動遊戲的做法是:請寶貝看一個固定的點(如直視前方),然後利用布偶或玩具,在眼睛左方或右方跳動以引起寶貝的注意,如果寶貝的眼睛看了跳動的物品,就算輸了;假如可以成功地看向另外一方,就算得分。

 

有趣的生活數學訓練

生活中,其實隨處都可以進行有趣的數學訓練。有些孩子家裡做生意,賣東西找客人錢都用心算,這樣的孩子對數學比較熟悉,算數很有成就感。培養「數感」是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數感」是要讓幼兒能念出數字,進而產生數量概念。大約2歲開始,可以讓他們聽兒歌唱數數,歌唱的過程中會產生愉悅感,很好玩。45歲幼稚園的幼兒可用數字10以下的加減,讓他們玩買賣遊戲,扮家家酒當老闆或客人,或是利用自製的格子遊戲,可以設計前進後退等變化,擲骰子來玩。不僅可以學習數數,增加數感,還能訓練數字運算,培養數理邏輯概念。

小學一年級開始,去商場買東西就可以讓他們結帳、找錢,提升加減法的訓練機會。現在坊間有些遊戲很適合拿來玩數學。例如:大富翁、撲克牌、桌遊、數獨等。這些遊戲都包含數字概念、數字邏輯推理以及算數速度等內涵,玩這些遊戲的過程中,家長的參與很重要,可以從遊戲中引導孩子做數學思考、協助計算。家長的陪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教導孩子,寓教於樂;一方面可以找出孩子的思考邏輯,矯正錯誤的部分,引導他們做更正確的數學思維。

 

結語

數學好好玩,透過生活中的學習,不給予好壞評價的回饋,讓孩子培養數感,產生數學興趣,進而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動機,造就數學金頭腦。數學對人生很重要,我們需要很多的數理邏輯來經營生活。舉凡收支開銷的計算、投資理財、時間管理,無一不是數學的世界。為了讓孩子生活經營能力更好,現在開始,讓孩子從小玩數學吧!

 

 

 

※原文刊載於2016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如何遠離5大危險婦癌  是否懷孕,都必須知道!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朱俊誠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郭嘉駿

攝影/張明偉

梳化/徐筑芳

model/健康孕媽咪陳依汝(※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乳癌、女性肺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都是女性發生率比較高的癌症。除了危險因子、症狀與篩檢方式以外,本文也請專家提醒預防方式,並指出如果在孕期罹患這些癌症,如何治療以及要注意的原則,希望大家都能遠離癌症。

如何遠離乳癌

危險因子
郭嘉駿醫師表示,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有家族史(三等親以內,如果有乳癌,可能為高風險),或是與荷爾蒙刺激有關(經期很早開始,例如初經為12歲以前;或是很晚才停經,例如55歲以後才停經)。如果從未生產或哺乳過,罹患乳癌的風險也比較高一點。乳癌的好發年齡大約為4060歲,不過近年來年輕型的乳癌病例也愈來愈多,不得不慎。

症狀、篩檢與確診方式
罹癌大多沒有症狀,也不一定會感到疼痛。近年來已不提倡自我觸摸檢查,而是提倡定期篩檢,因為如果能摸到硬塊的乳癌,大多已經是中晚期(不過即使摸到硬塊也不用緊張,許多硬塊都只是纖維囊腫等良性腫塊,還是要依據醫師檢查判斷)。也特別提醒,如果有乳癌家族史,40歲以上每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如果沒有乳癌家族史,45歲以上每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

檢查方式以乳房攝影為主,再以乳房超音波輔助,醫師判斷有異常者則必須切片化驗,切片才能確診。

如何預防
癌症在日常生活的預防方式大多大同小異,簡單來說就是擁有健康的生活,包括保有規律的運動習慣、睡眠充足、飲食均衡、不要有太大的壓力與太多負面情緒,也可以多吃花椰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當然定期篩檢也很重要。近年來及早發現治療,能夠保留乳房的機率很高(傳統是採全乳房切除),再搭配放射線治療。而且早期發現,治癒率也很高。

至於纖維囊腫則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不過會增加醫師在影像判讀上的困難,建議最好在同一家醫院持續追蹤,有同樣連貫性的記錄,醫師可能會比較容易判讀。

 

豆製品、乳製品,YesorNo
有許多人因為「黃豆製品、山藥等食物含有植物荷爾蒙,擔心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而少吃黃豆製品」,郭嘉駿醫師則認為不用因此而不敢吃黃豆製品或山藥等食物,正常、均衡的飲食並不會提升乳癌的罹患率,甚至是素食者以黃豆製品為主食也不用擔心。除非是在沒有經過醫囑的指示下,服用過多萃取純化大豆異黃酮,才有可能超過身體能夠負擔的激素。一般食物或食品則不會吃到過量的大豆異黃酮;至於有些人認為食用乳製品也可能與乳癌形成或復發有關聯,其實只要適當食用低脂乳製品,並多吃蔬菜、飲食均衡,無須過度擔心。

孕婦罹患乳癌,如何治療
萬一孕期罹患乳癌,由於孕婦需避免接受過多的輻射劑量,輔助放射線等產後才能治療,但是等到第二孕期,通常可以做化學藥物治療,大多不會導致畸胎,可與醫師討論。關於懷孕罹患乳癌的醫療處置方式,是否必須引產,其實與懷孕週數、病情嚴重程度有關,應與醫師討論清楚。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10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想養出不偏食的寶寶,關鍵在於用餐氣氛

 

作者:田育瑄

照片:徐榕志攝 

 

許多家庭都曾因為孩子偏食、挑食,每天上演親子革命,然而,多數偏食的孩子並非天生如此。《紐約時報》指出,寶寶愛吃什麼其實並不是因為食物本身是否美味,而是......

我們都以為寶寶吃東西的判斷可能來自食物好不好吃,但是其實寶寶是根據觀察別人吃東西時的反應來回應對食物的喜好。康乃爾大學心理及人類發展學系副教授凱瑟琳‧金斯勒(Katherine Kinzler)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一歲大的嬰兒就能理解人類對食物的選擇,而這也取決於他們的社交或文化環境。

金斯勒教授於《紐約時報》撰文說道:「我們發現寶寶對食物的偏好並非取決於食物本身,而是先觀察吃下食物的人的反應。雖然在寶寶學會說話前,我們無法得知他們內心的真正想法,不過根據發展心理學家的長期實驗觀察,寶寶對眼前事物是否有興趣,會決定他們的目光停留長度,寶寶在感興趣的事物上,眼神會駐足較久,因此我們透過這個方法,讓超過200位1歲大的寶寶先觀看一部關於食物喜好的影片,並從中觀察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食物偏好所產生的反應」。

溫馨、健康的用餐環境,是寶寶「學吃」的關鍵

實驗結果發現,寶寶心中似乎對於「社交文化」與「食物」間有種特殊的連結。當寶寶看到兩個人的行為看起來像是朋友,或是說相同的語言,寶寶就會期待看到他們偏好相同的食物,而如果兩個人之間互動冷漠、表現的像是敵人,抑或是說不同的語言,寶寶則會認定這兩人各自偏好不同的食物。

不過,當寶寶看到某人表現出對某種食物的厭惡感,則不論眼前這兩位是否來自相同社交背景,寶寶也會預期下一位品嘗這個食物的人肯定也不喜歡。

由此可見,寶寶不只是吃下被餵食的食物,也同時在觀察大人對食物的反應,並從中找出「誰吃了什麼食物?」、「跟誰一起吃?」之間的線索。

「家庭的用餐氛圍」就是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的最佳場所,從孩子一歲開始,可以慢慢讓他們與家人同桌吃飯,親子間的用餐時光能提供孩子模仿與觀察大人吃飯的機會。

「當我們讓幼兒置身於一個大人們會選擇健康食物的社交情境裡,那麼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認為『健康的飲食』是生活的必需,寶寶的偏食習慣也會自然漸漸消失,所以,想養出不會挑食的健康寶寶,得從經營良好的用餐氣氛做起」金斯勒教授微笑說道。

 

【更多豐富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http://bit.ly/2cVZy2A  

 

延伸閱讀: 

別再說吃完青菜就能吃零食了http://bit.ly/2cMsnfU 
父母一定要鬆綁的吃飯規定http://bit.ly/2cjHzWe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黃瑽寧醫師專欄】

健康密碼找到了!親子感情最重要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以下內容為 veryWed 非常婚禮版權所有, 非經書面授權, 請勿轉載》 

 

 

    有參與過醫學相關研究的家長應該有經驗,每當問卷中出現「父母教育程度」、「年收入多少」這些欄位,心中難免暗自嘀咕:管這麼多幹嘛?這也太侵犯個人隱私了吧?

    仔細想想,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社經地位」調查,其實暗藏許多玄機。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不同社經地位的人,可能住在不一樣的區,吃不一樣的食物,上不一樣的學校,從事不同的運動,看不一樣的醫生,拿不一樣的藥…,這兩群人像是活在兩個世界,平行時空,當然也可能帶出巨大的健康差異。因此,如果少了「社經地位」這項調查,整個研究結果可能都會出現偏差,導致最後白忙一場。

    比如說,過去有很多研究都顯示,經濟狀況良好家庭出生的兒童,他們在任何年齡下的健康狀況,都相對來說比較優。那些出生在社經地位越高的孩子,長大後罹癌機率較低,心血管疾病機率較低,代謝性疾病機率也較低,好像真的是含了根金湯匙出生似的。

    不過,美國貝勒大學文理學院的安德森教授,在最近一期的《健康與社會行為期刊》中,提出了疑問:這些人身體健康,真的是因為小時候家裡有錢嗎?還是有其他的因素存在呢?

 

健康密碼在哪裡?

    根據安德森教授的假說,健康密碼的關鍵點不應只是「金錢」和「教育」,反而應該是在於童年時期的親子關係好或不好。他認為親子感情良好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心情上比較穩定,個性上比較有自信,焦慮或憂鬱的機率較低,進而所有的疾病發生率也會因此減少。這樣的假說並不是出於他個人憑空想像,事實上過去已經有許多文獻,在探討親子感情對未來健康的影響,只是樣本數並不夠多,資料也不夠齊全。

    就這麼剛好,安德森教授得到了一個契機,得到美國國家老年疾病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的龐大資料庫,挖出不同年代一千六百多筆美國成年人的健康資料。接著貝勒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紀錄疾病的發生率之外,開始逐一電話問卷訪查,了解這些成年人童年的家庭環境,經濟狀況,以及我們有興趣的---「親子感情」因素。

    最後研究人員進行龐大的統計工作,我就略過不提了,結論卻是非常的精采。

 

社經地位與親子溫暖息息相關

    首先,低社經地位的家庭中,親子感情真的會比較差,印證了「貧窮夫妻百事哀」這句俚語。這些家庭的父母因為經濟壓力,接下高工時的工作,在家的時間很短暫,連親子相處的時間都沒有,更不用說花時間陪孩子說話,全家人共進晚餐等等,親子感情自然很薄弱。雪上加霜的是,這些父母自己本身生活就不快樂,情緒控管已經自顧不暇,嚴重者可能還會遷怒於孩子,動輒打罵管教,這些都是讓親子感情緊張的原因。

    沒有時間培養親子感情,當然也沒時間替孩子準備健康的食物,講故事給孩子聽,督促孩子早點上床睡覺等等。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不只營養失衡,還加上睡眠不足,等於從小就把健康底子打壞了。

    於是,這些低社經地位家庭出生的孩子,最終染上不良生活習慣的機率大增,包括抽煙、吃垃圾食物、熬夜等等,導致未來罹病機率增加,印證了過去其他研究所得到的結論:社經地位低下的家庭,會養出不健康的下一代。

 

扭轉下一代的健康

    你可能會說:黃醫師,所以健康真的是錢堆出來的嗎?不,並不是這樣的。在安德森教授的研究結果發現,如果我們將「親子感情」這個因素特別拿出來計算,會驚訝的發現,其實有錢與否只是「間接的」影響人的健康,直接的因素,反而是「良好的親子感情」。

    統計結果發現,那些高社經地位的家庭,如果親子關係不良,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健康情形依然很糟;反之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如果親子關係良好,孩子長大之後仍然可以保持健康。也就是說,不論家中的社經地位如何,只要父母能提供溫暖的親子感情,孩子將來都可以是健康的!

    安德森教授的結論是:原來人一生的健康密碼,不在於他擁有多高的社經地位,而是來自充滿溫暖、陪伴,良好親子感情的家庭。如果能調整生活的重心,多放一些溫暖與陪伴在家庭中,讓孩子「心安」,自然身體也會變得健康,而且不是只有在兒童時期,是一輩子都更健康。 

 

 



  

  


  

專家開講:黃瑽寧 醫師 

現職:馬偕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孕媽咪生產面臨4風險

了解徵兆‧採取因應對策‧遵循照護原則

 

採訪撰文/周品攸

諮詢/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李建南、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育倫

模特兒/漂亮媽咪欣華(人物與文章內容無關)

梳化/萬紫雲

攝影/Super Cute0955-628825) 

 

懷孕是令人感到幸福的事,意味著即將會有新生命到來。不過,孕期40對於準媽咪來說,是一條艱辛且漫長的路,不僅造成生活上諸多不便,甚至可能遭遇到危及母體與胎兒的突發狀況,因此,懷孕後應具備危機意識,做好風險管理的準備。

寶寶能健康平安的出生,對每個準媽咪、準爸比來說是無比重要的事,然而,並非所有人女性在懷孕過程中都很順遂,古人云:「生有雞酒香,生無四塊板」,意思是順產時合家歡喜,滿屋子都飄散著香氣四溢的雞酒味,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懷孕的過程中,風險隨時都存在,這次特別針對生產可能面臨的4大風險做說明,包括流產、早產、急產、晚產等。

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李建南強調,懷孕並不是生病,只要適時的提高警覺,身體一旦出現狀況,絕對不要隱忍,必須及時就醫,加上規律的產檢,與產檢醫師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人人都能當個快樂的孕媽咪。



風險1:流產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育倫表示,懷孕流產的機率達10~15%,幾乎都出現於懷孕12週之前,有些可能為8週以前,且有些女性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往往隔一陣子就自然流產,誤以為是月經量較多。李建南醫師更指出,約70~80%的自然流產發生在懷孕12週之前,早期妊娠失敗最常見是有妊娠囊卻無胎兒組織及心跳,也就是指萎縮卵(俗稱空包彈),其中,染色體異常即占發生因素的一半以上,意指受精時胚胎的染色體異常或基因突變。

造成自發性流產的原因很多,像是胎兒父母染色體異常、免疫系統問題、子宮構造異常(例如:子宮縱膈、雙角子宮、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等)、內分泌異常(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黃體素不足等)、藥物作用、環境影響及其他系統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腎臟病、紅斑性狼瘡等)。蔡育倫醫師補充,根據醫學統計數據顯示,流產大部分與年齡有關,婦女40歲比20歲的機率多一倍,原因大多是胚胎本身有問題,最常見的是第16對染色體異常;年齡則會牽涉到胚胎之好壞,通常高齡產婦的染色體異常機會較高。

若孕媽咪本身受到感染,經常有慢性骨盆腔發炎、骨盆腔疼痛或人工流產次數較多,形成子宮內膜沾粘,流產機率就會隨之增高。流產次數較高,下一次再流產的機率也相對增加。舉例來說,假如前3次都流產,第4次懷孕後的流產機率便高達30%。不過,即使有超過4次的流產經驗,未來成功懷孕的機率仍然超過一半以上。

在臨床上,流產可分成四種,包括先兆性流產,發生於妊娠20週內的陰道出血,意味著孕婦流產的風險加大,但經過治療後,部分孕婦仍可繼續正常妊娠;自然流產,通常在12週前發生;習慣性流產,連續流產3次或以上,發生原因很多,像是黃體不足、全身的營養不良、感染或合併其它內科疾病等,必須針對不同的情形給予治療,但大部分為原因不明;人工流產,於20週前實施,例如:真空刮除手術(vacuum curettage);完全流產,流產後,妊娠產物(胚胎、胎盤等附屬物)已全部排出媽咪體外。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10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