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利森哥普尼克指出,幼儿的学习速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过,他们可不是像学生只是地正襟危坐,待在教室里学习。大人小心不要把学校、课程变成框架,框限幼儿的学习。


幼儿天生就会透过五感学习,当孩子玩玩具时,他们就像是在探索新世界一般,从中掌握事物运作的道理,「刚出生的幼儿大脑就可藉由简单的观察、打开敏锐的视、听、味、触、嗅觉和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观察身边的大人来学习」哥普尼克说道。


以下是「幼儿学习」的四大研究发现:

1.不到一岁半的幼儿,就会模仿学习

早在1988年华盛顿大学脑科学探索研究中心所长安德鲁梅哲夫(Andrew Meltzoff)为了观察14个月大的婴幼儿学习型态,曾进行了一场行为实验。首先,研究人员在幼儿面前轻拍自己的额头,再拍拍箱子,箱子就会亮起来,一周后,幼儿再回到实验室里,当他们再看到箱子,大部分都会马上轻拍自己的额头,再拍拍箱子,让箱子持续亮着。

2.幼儿的学习会受文化背景影响

来自德国艾尔福特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伯特曼(David Buttelmann)的研究团队,也在2013年透过实验检视幼儿的学习行为。研究人员将宝宝分为两组,一组会听到使用母语讲述的故事,另一组则是使用外语,接着,研究人员根据故事情节,用头轻敲箱子,听到母语的宝宝在研究人员完成动作后,几乎都跟着用头轻敲,而另一组听到外语的宝宝却很少做出同样的动作,有的仅是用手拍打箱子,并不会完全遵照研究人员的行为重复;换言之,宝宝不会只是盲目的跟从,照单全收。

3.幼儿用观察、动手做,理解新奇事物的逻辑

在一次实验中,哥普尼克教授及研究团队给四岁大的幼儿一个有许多把手和按键的玩具,首先,研究人员假装不清楚怎么玩,并在孩子面前尝试不同玩法,也许先压一下玩具,再单击上方的按钮,或是再拉一下侧面的圆环,有些特定的动作能让玩具播放音乐,有些则怎么样都不能。

接着,研究人员把玩具交给孩子,并请孩子找出让玩具播出音乐的方法;孩子已经先观察过,因此,在玩玩具的过程中,直接按按键,或把玩具翻面,分析确定哪些状况能够让玩具发出声响,最终孩子很自然地就能找到各种产生音乐的组合。

4.「答案指引」会让幼儿习惯模仿

哥普尼克教授同时也针对另一组幼儿进行玩具实验,这次研究人员扮演的角色是「老师」,并对孩子说道:「我先跟你说这个玩具怎么玩」,接着就依照步骤,让玩具发出声音,而把玩具交给孩子后,孩子便依样画葫芦的让玩具发出音乐,这是因为孩子会理智地认为:「如果老师告诉我这是正确的步骤,那一定就没错!我没有尝试新方法的必要」,因此最后孩子自然不会去探索发出声响的新玩法。

 

在信息经济来袭的时代下,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创新、更为丰富的创意与跳脱框架的思维,事实上,在面对未来的挑战不断来袭之际,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法则,会比过去两个世纪所发展的制式教学来的更加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