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每日科学》研究指出,幼儿2岁前的行为深受基因影响,而当年满3岁后,「自我控制能力」将与所处的「环境」产生莫大的关联性,像是:父母禁止幼儿食用零食,他们的抑制能力便会受父母的教养与应对方式而有所不同。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理学院心理学系助理教授杰弗里盖因(Jeffrey Gagne)认为,对于「自我控制发展机制」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抑制能力越低,代表着认知与社交情绪出现状况的机率越高,其中包含了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就是人们常说的「过动儿」。

「近期我们发现与『自我控制失当』的现象,大都是在孩童进入小学后才被诊断出来,如果我们能及早确认并介入这些状况,相信就能在孩童入学前,让这些状况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未来当孩子步入青少年、甚至是成年后,才不会因为自我控制能力低落而深受其扰」。

盖因教授和来自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心理与脑科学系的金柏利萨迪诺(Kimberly Saudino)教授于《发展心理学》这份幼儿开发领域指标性期刊上,共同发表了这篇〈儿童抑制能力发展 : 针对23岁双胞胎之调查〉的研究结果。

其中,研究人员调查超过300对的双胞胎,除了透过访谈幼儿的父母,更使用录像方式记录下幼儿在实验室里进行性格测试的反应,藉此评估他们的「抑制能力」,并在幼儿2岁与3岁生日的前后一个月内重复进行测试。

访谈结果显示,父母认为即便到了3岁,幼儿的行为主要仍是受到「基因」的影响,然而,透过影像实验的记录,详细分析幼儿的测试后,结果显示:在幼儿两岁时,「基因」是影响行为的主因,但到了3岁以后,行为则受到「环境」较大的影响。

「我们发现无论是来自于家庭或是环境等各别因素,当双胞胎来到3岁时,其中一个孩子如果曾受到父母负面消极的对待,又或是曾经历另一位双胞胎没有遭遇过的意外和疾病,这些差别都会让这两位同样年龄、同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自我规范能力上产生明显的差异。目前透过实验室里先进的设备,我们可就抑制能力做精准的测量,并藉此定位出幼儿潜在的失调及障碍状况,及早进行改善」盖因教授说道。